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自己挖的坑,哪怕烂尾,也是要填平呀!而且,他的脚步还必须要加快。
……
……
曹操退到青州后,本意是要励精图治,以图东山再起。一开始,效果还不错,还是有很多人来投奔他的。
可是,随后,情况就越来越差了,投奔他的人,越来越少,投奔律香川的人,却越来越多。
没办法。那边生活好,皇帝给的待遇高,而且还名正言顺。这样,能不招揽到人才吗?
人家放着一个皇帝那边的官不当,跑到你曹操手下来干什么?
眼看着皇帝的位子越坐越稳,荀彧第一个就坐不住了。他是有才的,当初保曹操,也正是看中了曹操的魄力,以为他能够成就一番大业。
而皇帝那边又不行,皇权一天天的旁落。荀彧是感觉跟了皇帝,没有前途,这才是跟了曹操的。
但现在看,皇帝的力量在一天天的壮大,他还跟着曹操,这就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呀!
曹操要抢夺天下,就要跟皇帝做对,这样名不正言不顺,而且实力也不一定斗得过。皇帝现在,可不再是从前在他眼中,那个没有前途的皇帝了。那么,他现在还要跟着曹操吗?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呀!
皇帝眼看势大,越来越有重掌天下之势,这个时候,他快点投过去,或许还有一个能得高官的机会,晚了。只怕连毛都捞不着一根了。
当然,如果保着曹操,能够最终夺取天下,他的地位,肯定也是会日隆的。
但现在,这种可能,是越来越小了呀!
本来他的计划,是抢到皇帝,以此号令天下的。但现在皇帝没捞着,他号令天下的计划,也就此破了产。
没了皇帝,他们的计划就一半已经失败了,现在还要跟皇帝对着干,那不是机会更渺茫?
算了,还是投向皇帝那边去吧!荀彧也是一个很识时务的人。他的一切都行为目的,都是光耀自己的家族。
既然跟着曹操没有跟着皇帝爽,那他为什么还要一直跟着曹操呢?
终于,在兴平五年年底,荀彧找着一个机会,投奔了献帝这边来了。
有这好事?律香川当然热情接待,给了他很高的礼遇。荀彧的到来,对曹操那边,人气的打击,也是很大的吧!
曹操一夕间,像是老了十多岁。自己的这个队伍,看起来已经不再稳固了。
然而,律香川对他,依然没有罢手,兴平五年十一月,律香川一纸调令,要他派兵,入荆州击刘表。
出兵的话,他的力量就会进一步被削弱。不出兵,律香川又会亲自派兵,来削弱他的力量。皇帝的调令不听,你这不是要谋反吗?
皇帝现在再也不是那个说话没人听的皇帝了。律香川的话,有时候就是圣旨。
曹操忽然发现,律香川现在做的这件事,其实就是他当初想做的。他当初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是没成功。而律香川做成了。而且比他更名正言顺。
小贼,我与你拼了。曹操暗暗发狠。他知道自己不反,最后肯定会被律香川玩死,所以不如反了,这样还有机会。
可是,现实却是,这并不是他的机会。如果他不反,或者还能够平安到老。一反,寿终正寝的机会都没有了。
兴平六年七月,在起兵七个多月后,曹操兵败,被律香徐晃军队,一举歼灭,曹操本人被解往安邑,明令正法。
曹操一死,手下作鸟兽散。乐进自分必死,整日惶惶不可终日。但律香川最后颁布命令,却是对他们这些曹操旧部,全都概不追究。
这让乐进是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谁都知道律香川这是在收买民心,但是谁都喜欢律香川这样收买民心。没有大的杀戮,国家在走上正轨。这样不好吗?
曹操手下于禁李典张辽等辈,纷纷又投了律香川。只有许褚,一直是声言要替曹操保仇。
兴平六年九月,许褚在安新拉起人马,声言叛乱。律香川令乐进李典等人,领兵击之。十二月间,许褚被平,李典战死。乐进等人立了大功,将升一品。
从此曹操余党,全部平灭。豫青之地,全归献帝。
七年,献帝又让刘表到安邑述职,刘表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但不去又是不行。不听命,全家都得死。听命,还可能保得住家人。
遂于二月间,起身去了安邑。但见过皇帝之后的结果,却是他并没有出事,反而是依然是荆州刺史。
只是兵权要夺了,荆州兵要尽归圣上。
能得到这样一个结果,刘表当然大喜。回来后就交了兵权。只留下五千人的亲卫部队。
这就可见刘表对皇帝,仍有戒心。律香川对他,也不煎迫,就让他保有了这五千卫军。
荆州兵就有十万,他都不怕,何论只剩下五千?再过得一阵,削掉他的所有兵权,易如反掌。
四月间,律香川又要对冀州的袁绍动手,袁绍在律香川剪除曹操,刘表等辈时,一直犹豫不决,这时看到律香川终于还是向他动手了,他这才是决定要起兵了。
袁绍的实力,还是不错的,但是这个时候,律香川这边的实力,却是比他不知是强了多少。
荆州豫州青州之兵,尽入其手,甘宁黄祖,乐进于禁,这些原来各地手下的有名武将,都是到了他的麾下。
如此兵强马壮,后勤保障充足,用了七个多月,终于是又击破袁绍,平定了河北。
将这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