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草根霸图>第462章 不二人选

董和的前来刘咏并不意外,只不过事先不知道具体的人物而已,旁边法正微微一笑道:“董幼宰前来,不过略尽人事而已,若是主公金口微开,稍稍表示诚意,相信这董和便能为为主公所用。”

法正向来眼高于顶,但今日对董和倒没有贬低,看来这董和还真的有些本事,而且历史上董和能在刘备手上与被诸葛亮认可,官居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蒋琬、费祎并列为“四英”,看来的确不凡,倒是一个可用之才。

董和入得大帐,见主位端坐一俊朗少年,月眉星目,虽身形单薄却不失气度,断定就是刘咏,于是上前便拜:“益州牧幕下成都令董和见过刘车骑。”

“幼宰先生快快免礼。”

刘咏上前将董和扶起,并请董和上座,无论是态度还是招待的规格,都是热情之至。

刘咏对董和如此礼贤,一方面是他有爱才之心,另一方面则是与张松谈论蜀中人物时,曾对他有过提醒,说是刘璋手下有一名叫作董和的贤才,若取益州,此人将来可堪大用,一定要好好对待。

若说这董和,与其他益州人还大有不同。此人籍贯为荆州南郡枝江人,但其祖先却本为益州巴郡江州人,又与义阳董家各为两支。至建安初年时,董和举家西迁,离开南郡来到益州,在刘璋手下做官,一直做到了成都令。

这也就是说,董和祖籍益州,但却生于荆州,既在荆州做过官,又是刘璋手底下任过仕,可以说他是半个益州人加半个荆州人。

刘咏意图用蜀人治蜀,但为了确保对益州的控制,他又不能完全的将益州军政大权交给纯粹的蜀人,军队上,固然可以用自己的武将等镇守要害,但在政事上,自己的文臣归入麾下都不是太久,且用荆州人来执掌益州政务,本身就与自己的治蜀政策相悖,势必会引起蜀人的反感。

那么,有着一半荆州人身份的董和,其特殊的身世背景,以及其所怀的杰出才华,正好就成了刘咏心中的不二人选。正因如此,刘咏对待董和自然要比寻常益州士人要更热情三分。

受得刘咏如此礼遇,董和显得有些受宠若惊,但也没有因此而有所放松,依然小心谨慎应对。

“我主与刘将军算起来也是同族,先前因为受旁人所惑,一时糊涂才想修改旧约,刘将军大人有大量,还望能念在同宗之谊的情份下,可否退兵东归。”客套数句后,董和转入了正题。

董和所说的“同族”是将刘咏娶了万年公主刘怡,刘璋与汉帝刘协同族同宗,刘咏只是个驸马,当然不能说是同宗,但按照礼制来说,做了驸马也就是半个皇家之人,因此被董和拉来拉关系,再有就是天下同姓是一家之说,勉强算作“同族”。

刘咏已猜到了他此来用意,听得此言,当下只是笑着饮茶,却并不回应。

董和忙又道:“只要刘将军能不计前嫌,我主愿意割让江阳、东广汉二郡作为补偿。”

刘咏冷笑一声,“江阳和东广汉郡二郡士吏是主动投顺我的,刘季玉拿这么两个不在他手中的郡作为补偿条件,他这算盘可打得真好啊。”

刘咏的回应也在董和意料之中,他只得道:“但不知刘将军要怎么样才会退兵,我主有言在先,只要刘将军肯撤兵,他什么条件都能接受。”

“什么都愿意接受?此话当真?”刘咏笑了,知道是董和一时口快,没思虑清楚。

刘咏嘴角露出一抹诡异的笑容,佯装思索了半晌,方道:“既然如此,那好吧,如果刘季玉肯将蜀郡让出,我倒是可以考虑一下退兵。”

董和神色顿时一变。

蜀郡相对于刘璋,形如魏郡与曹操,丹阳与孙权,形如南郡相对于刘咏。益州刺史部成都县,正属蜀郡管辖,刘璋若是把蜀郡割与刘咏,这与投降又有什么区别。

见董和一脸尴尬的样子,刘咏哈哈大笑,轻松道:“我只是开个玩笑,幼宰先生莫要见怪。”

董和心里边也知刘咏不会退兵,他为刘璋所出这一计,也只不过是略尽人臣之责而已。

话到如此地步,已然表明的刘咏的意思,不占成都绝不罢休,董和只得叹了一声,拱手道:“但不知刘将军究竟怎样才肯退兵,还请明示。”

刘咏也不再隐讳,正色道:“幼宰先生想必也早已听闻,我大军自荆州而来,一路上,郡县士吏是望风而降,有的地方当地豪杰百姓还斩杀县令,主动开城迎接。由此可见,刘季玉已是人心尽失,我刘咏乃是顺应天意民心前来取蜀,试问焉能空手而还?否则,又置那些杀官献城者于何地?”

刘咏的话,彻底表明了他心思和决心,也让董和没有任何话说。

话说到这份上,刘咏的态度已经很明朗:不拿下益州,誓不罢休!

面对刘咏最后通碟式的言语,董和一脸的无奈,只能摇头一叹。

刘咏的表情却反而愈加的平和,微笑道:“益州我是一定要取的,不过刘季玉到底是我的同族,这点情份还是要顾的。如果刘季玉能够主动开城投降,我不但会保障他的安全,而且会以六个县作为他的食邑,他父子世世代代可永享荣华富贵。这也算对他仁至义尽了。”

六个县的食邑,几乎已达到王爵的封邑标准,以目前刘璋的不利处境,刘咏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对其“仁至义尽”。

这个时候,董和知道已经没有再谈下去的必要,遂是无精打采的起身,拱手道:“既是


状态提示:第462章 不二人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