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问令得乐宁朦倏然而醒,将那些飘远的思绪拉了回来,目光再次落在面前之人的脸上。
眼前的人年龄不过十七八岁,面容俊秀,眸光清朗,唇似三月桃花,浑身的气质通透而澄澈,看上去竟如碧水清潭一般,让人一眼就能望到底。
是了,这是十年前的他,十年前的他便是这一幅人蓄无害的样子,可谁又能想到便是这样一个看上去毫无心机的少年最后差一点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呢?
扮猪吃虎便是他隐藏峰芒坐收渔翁之利的最大本事,也是他唯一的生存之道!
努力的平复了心绪,乐宁朦才勉强抛开前世的记忆,答了一声:“不认识!”然后向他与王济跪拜了下来:“见过王将军以及……这位郎君!”
她这么一拜,城都王的表情倒是有些意外了,他笑了一笑,又问:“卿不认识我,又何以知道我会去邺城,又为何要送这样一张字条给我?”
他说着,将手中的一张白绢摊开到了乐宁朦面前,那上面正是乐宁朦写下的一行字:君此去邺城,必有凶险,若君助我,我必助君一臂之力!
下方还特地强调了一句话:欲见骁骑将军王济!
乐宁朦笑了一笑,回答道:“不管我认不认识郎君,郎君之名,小女子都是不敢直呼出口的,因为小女子还惜命,深知祸出口出的道理!”
虽答非所问,但城都王已是脸色一变:刚接到锦囊看到这一句话时,他其实是极为害怕的,侨装打扮至此,便就是不想让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而且这写信之人竟然还知道他会在此密见王济。
如果此人不是朋友,那么对他来说便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人物,他也确实是存了杀心的!
未想这小姑子竟已窥得他这份心思,城都王骇异之余,不免也赞叹道:“你这女郎倒有几分聪慧,能否告知我们,你是何人?为何知我在此?又是何故要求见我与王将军?”
乐宁朦答道:“自我将锦囊交于郎君之手后,想必郎君也派人去跟踪过我,知我与何人见过面?”
城都王再次一怔:“是,我知。”
乐宁朦又看向王济道:“王将军也应知道,今日午时我在距离汜水关百米之外的地方遇到了劫匪,我不过是来自于乡下的小姑子,身上并无太多钱财之物,何以会被他们给盯上?”
王济脸色一沉,若有所思,今日汜水关外所发生的事情,他也颇有怀疑,尤其是那一封随劫匪送到他将军府门前的信,更是来历不明。
他再次看向乐宁朦,只见这小姑子眸光熠熠生辉,竟似透着一股凛然又神秘莫测的慧黠。
就听她接道:“只因我身怀异宝,怀壁招祸!”
话音一落,王济与城都王皆脸色大变,倒不是因为她话中的怀有异宝,而是这样的话她竟然敢这么直接的说出来,不得不叫他们惊讶。
乐宁朦也知道自己此举太过突然,别说是他们,就是任何一人听了她这样的话都嗤之以鼻,当然石氏与石三郎除外!
然而宁氏留下来的那些秘密不会永远是密秘,而一旦这个密秘揭露,她以后也绝无安生之日,所以,在这个密秘揭开之前,她必须找一个可以作为自己靠山的人。
之所以会选中王济,除了这个人出身名门,又手握重兵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便是,王济深恨贾氏一党外戚。
王济有一胞妹王氏嫁河东卫氏卫恒为妻,河东卫氏本也是世族名门,其族长卫伯玉更是有过从龙之功的社稷功臣,然而就在几个月前,楚王玮与清河王司马遐带兵夜造太尉府,以谋图废立之名将卫家老少妇孺一共九口人杀害,若非王氏带着二子当晚离开了太尉府,恐也难逃这一难。
卫氏一门虽为楚王玮所杀,可谁不知道那圣旨是出自于贾氏之手呢?今上未登基之前,贾氏便因卫伯玉曾向武帝谏言立齐王为储君而怀恨久矣,更因武帝一言:“卫氏种贤而多子,美且长,贾氏种妒而少子,且丑而短粗。”而深以为耻,太子继位后,贾氏更是忌惮其手握重权而以削藩之名令诸王与其生出龃龉,最后便以这一招借刀杀人的手段残害了卫府九条人命,那最小的孩子也不过才九岁。
王济虽不是卫家人,却与其胞妹感情亲厚,更是视两个侄儿为己出,卫府招此横祸,王济虽然表面上隐忍不发,却已是对贾氏一党深恶痛绝。
欲诛贾氏与石氏,王济可算得上是她最好的助力。
就在她想着这些时,城都王的声音再度响起,带着少年人强烈的好奇心问道:“哦,那是什么异宝会招至那些人的劫杀?”
乐宁朦笑了笑道:“郎君可有听说过,阴阳家有一门学术称之为《七略*术数略》?”
“七略*术数略?”城都王与王济同声讶然道。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阴阳家可称得上是诸子百家中最诡异莫测的学派,其中《阴阳五行学说》与《易经》已是包罗万象,并广为流传了下来,但这《七略*术数略》似乎已传为神话,知之者甚少,不过,他们也听说过,阴阳家的人行踪不定,最擅观星占卜以窥天机,似乎真有预知天命的能力。
城都王顿时意兴阑珊,问道:“何为七略*术数略?”
乐宁朦知道自己已成功的勾起了这两个人的兴趣,便笑了笑,眨巴着眼睛问:“郎君不让我起身说话吗?”
这时,王济也大笑了起来,对城都王道:“这小姑子恁地不一般,便请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