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宋缔>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聪明的两个人结盟了

仁钦桑波和角厮罗都是精于算计的“大家”,这天下间的顶尖人物已经不剩多少了,大宋横扫宇内,西夏,辽朝,等等诸多的才智顶尖者死的死,降的降。

剩下的还在大宋的朝堂中安稳度日,唯独在西面的高原上还留下这块净土,留下几个才智超群之人。

单单有智慧并不可怕,智慧再高没有相应的力量一切都是空谈,可吐蕃不一样,赵祯一直担心的就是吐蕃,这个民族的精英力量实在太过聪慧了些。

聪慧到了令人恐惧的程度,多少年来吐蕃即便是在不断的内耗还是拥有相当惊人的规模,农奴的数量虽然在增加,但寻常吐蕃百姓的数量却也没有太大的减少。

吐蕃拥有一切赵祯羡慕的东西,精英的智慧,朴实的民众,强健的体魄,更可怕的是在严酷环境中锻炼出的勇气。

这群人几乎拥有和天地斗争的勇气,若是可以他们甚至可以与山脉岩石搏杀!

加上古老的精英智慧,这个民族其实非常可怕,从他们的祖先开始,吐蕃人就一直是高原的主人,即便是汉家百姓还在与北方厮杀的时候,吐蕃就已经开始逐渐强大起来。

在汉代以前,这片土地从未有人踏足,但却并不妨碍这里的人生活,他们不断的适应环境,不断的抱团发展才有了现在的吐蕃。

汉代的时候根本就没人在意这片土地,吐蕃的先民也被形容成野蛮未开化的存在,可到了唐朝的时候这里便繁盛的成就了一个高原帝国。

时间的演变很快,也很慢,但却一直不停的在前进,华夏汉室驱逐或是消灭了大多数的游牧民族,甚至同化了一些,但对吐蕃人却毫无办法。

这个民族拥有上天的眷顾,虽然四周的环境恶劣,但这环境却成为庇佑他们的屏障,唐朝这样武力极强的王朝为何要与吐蕃通婚和亲?为何要与吐蕃签订和平条约?

若是吐蕃不在高原,若是吐蕃在平原上早已被唐人的大军生吞活剥,哪有文成公主和亲的事情?这不是盛世,这是一国之屈辱!

只有赵祯这样,达到皇帝高度或是仅次于皇帝高度的人才会了解,和亲这种事情是多么的屈辱和无奈。

这根本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若是能消灭吐蕃,谁还会去和亲?谁还会坐下来以两国百姓为重的去和谈?

根本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所以,高原的屏障现在称为仁钦桑波和角厮罗的依仗,他们知道大宋的军队打不过来,他们也知道自己下了高原之后也打不过**。

在见面之前,两人便已经打定主意抱团取暖了,这是退无可退的选择,当然每个人心中都是各怀鬼胎的,角厮罗不会轻易放过那些吐蕃贵族,而吐蕃贵族们也不会轻易妥协。

仁钦桑波是吐蕃贵族们的话事人,一旦成为话事人也就意味着他的话便是代表吐蕃贵族们的话,所以有着相当大的决定权。

越是在困境之中越需要一个强力的执行者,这无论在那个世界都是通行的道理,仁钦桑波以他出色的学识和胆识获得了支持。

同时他自己也是吐蕃贵族中的一份子,没有理由不为贵族们的利益着想,所以交给他全权代理吐蕃贵族们很放心。

仁钦桑波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他的学识和胸襟让人感叹,即便是赵祯都怀疑要是长久的被仁钦桑波游说下去他一定会给吐蕃贵族提供一些援助。

幸亏让他离开了神都城,赵祯不知道仁钦桑波还能坚持多久,否则一定会更早的打发他离开。

现在的仁钦桑波已经把青塘部的头人们说服,无论是佛法还是别的什么,甚至是角厮罗自称**的身份都被仁钦桑波娓娓道来。

出奇的是仁钦桑波居然支持角厮罗自称**的行为,他认为能挽救吐蕃的人就应该是受到万人敬仰的**。

一时间青塘头人们对他的崇拜更为强烈了,这是一场盛世,一场对于吐蕃来说的盛世,各方势力在大宋的压迫下终于开始情形,开始聚拢在一起和谈。

此次和谈不是简单的和谈,更是吐蕃利益的划分和统一,和谈在一开始绝对是美好的,来自北方的羌唐部也派人来了,来自最西北从不参与吐蕃纷争的拉达克部都派出了路乞寺的僧人前来参加,还有脱敢,纳仓的等各部的族长全部都来了。

这是吐蕃部的盛世,自从吐蕃帝国分崩离析后,这些人已经很久没有聚集在一起商谈如此的大的事情了。

地点不在逻些城,也不在吐蕃旧贵族所掌控的匹播城,而是在古如拉康寺............

这座寺庙始建于吐蕃王朝第五代赞普赤德祖丹时期,那是吐蕃最美好的事情,整个吐蕃欣欣向荣。

曾经的盛世被镌刻在了这座寺庙之中,地点是仁钦桑波定下的,为的就是唤醒各部头人心中的那份希望和美好。

他成功了,每一个抵达的人都用最真诚的理解向这座寺庙叩首,大礼参拜之后方才进入其中。

仁钦桑波知道如何利用人心中的柔软,而只要触动这些柔软就能让他们真心诚意的去合作。

但角厮罗恰恰相反他不会去利用忍心中的柔软,却会利用另外一样东西,恐惧。

当所有人都到齐之后,仁钦桑波与角厮罗把臂而入,不知道的人见了还以为两人的关系亲密,而事实上这两人其实刚刚结盟。

时间稍稍退回到一个时辰之前,那时仁钦桑波刚刚抵达,而角厮罗也刚刚抵达没多久,思麻部的守军已经占据了险要


状态提示: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聪明的两个人结盟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