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汉末皇戚>第六百六十九章 扫定南匈奴屠各

自蔡邕入主太尉以后,伏泉所行兵事变动皆与蔡邕报备,可是虽然蔡邕名为太尉,是中央掌控朝廷军事的最高长官,然而其所提修改伏泉军事部署的建议,皆被起诏的尚书台以各种理由驳回,唯有伏泉没有提出的建议,才被同意。

一次两次被驳回,蔡邕或许看不出来,但是次数多了,蔡邕再傻也知道里面有猫腻,当下不甘受辱,往皇宫求见皇帝、太后,言明诸事。

只是,小皇帝刘崇如今尚不管事,一切朝政军事,其实皆由宋太后所管,而对于兵事,只要不是涉及到其权利根本的事情,宋太后也根本不想得罪伏泉,所以对于蔡邕所告,仅以安抚为主。之后,诏伏泉入宫私聊,但见伏泉对此意向明确,不为所动,故而就此罢了,对于蔡邕所求,其实对他并无太多帮助。

蔡邕苦等不少时日,期间更是连连进宫催促,但是涉及到伏泉所定军事行动依旧被用各种理由驳回,最终也是看出来是不可为,也就干脆不对伏泉所提军事行动有意见。

而朝中其他人,也就此看出来这蔡邕作为太尉,其实根本压制不住伏泉这个骠骑将军,不少人暗中言语,伏泉不尊重蔡邕这个老丈人云云,但如马日磾等人却是看出了伏泉这一套mí_hún眼的背后故事,因为北疆的高官已经在蔡邕吸引朝臣的时间里,被伏泉全部换成自己人了。

这段时间里,天下州郡长官可谓变化极多,不说那些多数任职中原富庶地方的袁氏门生故吏,都被伏泉以各种理由,或平调贬谪凉州、益州,或直接罢免,比如兖州刺史乔瑁便被伏泉以在任无功罢免。

凉州是伏泉经营老巢,至于益州,在原来益州刺史何苗被朝廷处死后,便被宋太后族人宋果接任,其跟随故车骑将军宋酆多年,无论是年龄资历都够担任一州刺史,去处理何苗曾经掌管的益州事情,也是合适人选。

而那些袁氏门生故吏去这二处为官,明显没有再次为祸的机会,至于空出来的官位,除了用来提拔伏泉旧部外,便是提拔其他合适人选,以寒门士人为主。

本来,这些任命自然没什么,毕竟清理逆贼亲朋,是正常之举,可是伏泉在对这些袁氏门生故吏清理的同时,也在对北疆并、幽、冀三州一点一点安插自己人。

比如,并州刺史丁原,被征入朝中为少府,以九卿之位变相夺其兵权,其职则以长沙太守孙坚担任。

度辽将军耿祉因久战南匈奴、屠各无功,罢官,贬为庶人,后以稳定北疆局势为由,以其麾下将领使匈奴中郎将关羽为度辽将军,至于关羽使匈奴中郎将之职,则被伏泉委任护乌桓校尉公孙瓒替之,以他在幽州闯出的名声,完全可以压制住关羽麾下那群凉州兵,而公孙瓒的护乌桓校尉之职则由吕布代替。

作为并州诸将之首,伏泉将吕布提拔高位,自然是安抚并州兵将,好让他明显收拢丁原兵权,掌控并州时,不让那些并州兵有抵触。

伏泉这般替换,没有其他意思,就是要对至今还在降叛不定的南匈奴、屠各进行毁灭性复仇,而换其他人他不放心,只有那些随他征讨胡族的旧部才值得信赖。

后来,随着刘虞对幽州乌桓人不断散财散粮安抚的事情,伏泉又下令,将刘虞转任豫州刺史。原本的豫州刺史黄琬,虽然在袁绍谋逆时,没有出兵京师,但是以其党人身份,自然伏泉不会再信任,直接将其召入朝中担任执金吾,而刘虞既然这么喜欢发善心,那就不如让他去豫州那个党人重灾区,和那些被伏泉削弱得跟的党人家族,好好安抚谈话吧。

至于幽州,伏泉左思右想,最终选择了黄忠为幽州刺史,其与关羽都是随伏泉征战多时的大将,功劳无数,如今关羽为度辽将军掌控北方边兵,自然伏泉也不能亏了黄忠。

当朝臣从蔡邕被半架空之事上回过神来时,惊讶发现,北疆局势早就变得面目全非,似乎转眼之间,北疆除了冀州还算安稳外,大汉三边出产精兵的地方,似乎都成了伏泉的下属了。

北疆高官已定,下面自然是决定向谁出兵了,一番抉择,伏泉最终决定出兵南匈奴、屠各,毕竟,对比在东北边郡塞外乌桓人,攻打内附的在并州和塞北长史府的南匈奴和屠各人,明显在后勤方面上,汉军压力会小一些。

夏五月,朝会,骠骑将军伏泉上奏伐南匈奴、屠各,帝准奏。

出兵的日子定了,兵力也定了,并州刺史孙坚出兵步骑三万,度辽将军关羽并使匈奴中郎将公孙瓒出骑兵两万,朝廷令新任偏将军李傕、张济出京师骑兵两千往援,三路兵马合计五万两千余人,尽皆为与胡人久战之精兵。

至于粮草,则由这些年安稳下来,地方富庶,府库充盈的冀、兖二州准备,二州刺史皇甫嵩、王谋都是听命伏泉之人,对此并无异议。

而汉军的出兵线路也很简单粗暴,那就是出雁门、定襄二郡,直捣南匈奴老巢美稷郡,除非南匈奴又会和他们先祖一样逃跑,否则,即使他们投降,接受伏泉密令的汉军将领们,也绝对不会让他们延续的。

不过,在此之前,偏将军李傕、张济二人所率两千骑,和并州刺史孙坚派出的一万步骑,合力围攻盘踞在白波谷的太平道余孽郭太部,以及与白波军联合,在太原、河东等地劫掠,反叛汉室的南匈奴单于于夫罗。

前番,自从汉军击败入侵并州的南匈奴、屠各联军后,按理来说于夫罗这


状态提示:第六百六十九章 扫定南匈奴屠各--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