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率先发声表示抗议的竟然是那些逃过了魏忠贤清理由明转暗的东林党官员。要是当初左光斗等人被抓入狱他们还能坐得住,隐匿在暗处以图东山再起,现在嗅到了危险气息的他们是火烧屁股再也坐不住了。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六君子门前再一次车水马龙。京城中能动的东林党都动了起来,他们聚在一起分析来分去,认定了这是阉党对东林党的反扑,有些人甚至危言耸听的说这是阉党对东林党的总攻,要毕其功于一役。
因为辽饷大部分都出在北方老百姓的身上,在江南占有大片土地的士族有的是合理避税的方法。这群东林党人认为不占便宜就是吃亏,在辽饷中大子儿没出一枚的他们是享受不到这项政策的任何红利的,他们很快的把自己定位成了受害者。
这笔数目不菲的巨资无论朱由校是否有意免除现在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辽饷免除后的事情。
说一千道一万,辽东的窟窿总得用钱去填。
割肉的刀提在朱由校的手中,既然不落在北方农民身上,肯定就落在江南士族商人的身上。
左手倒右手,一直对收缴商税特别上心的阉党势必不会放过这会想法设法的把这笔钱财转嫁到江南商人的头上。
有的东林党人官员已经修书一封,利用手中的权利通过驿站送往家乡,让乡绅们准备出面跟地方政府交涉此事。
奏折像雪片一样飘进了内阁,内阁又转呈司礼监,司礼监不敢怠慢连忙把奏折交由王安呈进乾清宫。
整个京城如同一锅烧开的八宝粥,咕嘟嘟,咕嘟嘟,彻底乱了套。
朱由校看了千篇一律,只是署名有所不同的奏折后心里真是日了狗了,他只是单纯的想做件好事而已。
奏折依旧如同雪花一样飘进乾清宫,就跟纸张不要钱一样。朱由校看着书案上半人多高的奏折,又看了看手中那尚未写就的把罚账库库银转拨户部太仓库的圣旨,他怒了,他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