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其他人的力量?”丁谓对闫棵的办法有点儿不以为然。“朝中的大臣一个个比猴子都精,你想利用他们没那么容易。”
“大人您不要忘了朝堂之上还有那么一批自认的正人君子吗。”闫棵有些得意的说道。
“嗯,有点道理。”经闫棵这么一说丁谓想起了那几个经常与自己做对的老顽固。要是能让他们恨上包拯那包拯确实是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这个包拯初来乍到肯定想要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现一番,他对朝廷里大臣们之间相互的关系应该不太了解。我们就给他表现的机会,让他与那些正人君子来个狗咬狗。”闫棵的脸上露出了奸笑。
闫棵又与丁谓密谋了很久,最后才满意的离开了。
第二天大臣们早早的就参加了朝会,对于包拯这种小官朝会时只有躲在角落里听着的份,如果不是特别想出风头的话是没有跳出来说辞的机会的。包拯第一次上朝除了看到了一群大佬的后脑勺根本没什么存在感。
朝会散了之后包拯又在察院中憋了一天等到了下午才有了忙自己事情的时间。
包拯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他必须在开封做好准备,因为用不了多久李云清和天长县的工匠们就要到了。
幸亏烟花店的老板张玉国在开封人熟地熟再加上包兴跑前跑后,才让一切都有序的进行着。
包拯先在开封城中买了两处宅院,一处用来自己住,另外一处较大的宅院用来安置李云清和那些女子书院的学生。包拯第一次感觉到了在经济发达的开封有钱真的好办事。在包拯出了大价钱后所有的购房手续很快就办成了。包拯也成了在大宋京师有房的一族。这要是在后世肯定也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对于将要开办的玻璃作坊的选址包拯决定有时间还要亲自去看看。这个作坊的地点既要隐蔽不引人注目,而且还要用水流做为动力。
包拯就这样公私两不误的忙碌着,几天下来包拯与其他的几个监察御史也熟悉了起来,这主要归功于包拯是一个比较活跃的人,觉得到了新地方应主动的与同事搞好关系。当然这里边也有皇帝的功劳。皇帝的召见让包拯在其他御史的心目中地位上升了不少,同这样一个与皇帝走的很近的人搞好关系肯定不会错。
御史们的工作其实是很轻闲的,如果不想专门的去找哪位大臣的麻烦还是有很多闲暇时间的。官员们没事的时候也会闲聊八卦,而监察御史由于职业的习惯,在闲聊时也很容易聊自己曾经参过的人,也就是被他们喷倒的那些倒霉蛋。
从朝中重要的大臣到外放的小官被提起来嘴上从来不会留情的。每个御史都会接到各地转来的材料,甚至还有一些匿名告状的信件。所以御史干时间长了也就掌握了一大批官吏的黑材料,这些东西当然不能拿上明面来,一些经他们之手处理完结的案件也就成了他们的谈资。通过与其他几个御史的交谈包拯总算大开了眼界,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人一旦被贪欲所操纵会干出多么愚蠢的事情来。
不过这些日子御史们说的最多的并不是那些已被干掉的贪官反而是在夸人。
“你知道吗应天府知府钱飞很有可能接替王钦若宰相原先的参知政事的职位。”御史刘辉的话揭开了今天的话题。他所说的也是近期朝堂上人们最关心的事。皇帝不顾其他人的反对任命王钦若为宰相,他原先的参知政事的职位就空缺出来了,成了众多大臣们眼中的肥肉。许多人都在猜测这个重要的职位会落在谁的手中。
“由知府升到参知政事副宰相,这有点儿太快了吧。”另一个御史田宝发着自己的感慨。
“对别人来说是有点儿快,可对钱飞来说却是实至名归。以他的威望和能力任参知政事一职完全没有问题的。”御史中岁数最大的朱臣对钱飞的评价还挺高。
接下来御史们就围绕着钱飞开始八卦起来。包拯初来乍到对于朝中的大臣都认不全,更别说京师之外的官员了。所以在这个话题上他也只有听着的份了。
没想到的是各自处于不同阵营的御史们难得对一个大臣意见是如此的一致,他们一致认为钱飞是个能臣好官。
钱飞进士出身然后外放在地方上任知县,由于政绩突出而升任应天府的知府。他在各地任职都政绩显著。在朝堂中受到了一致的好评。他与寇准、王曾等人的关系很好,同丁谓等人也很投缘,是少有的与朝廷中各方势力关系都很好的官员。
“你们知道吗,钱飞在应天府当知府这几年每年向朝庭上交的钱粮比他的前任多了一倍有余。他治下的百姓写给朝廷的各种感谢他的万民表不计其数。”刘辉的话为大家对钱飞的赞美提供了事实依据。
“钱飞不但自己对百姓好而且对他手下的官吏管理也特别严格,许多官吏由于办事不尽责都被他撤了职。所以在应天府现在可以说是令行禁止,钱飞怎么说他手下的官吏就怎么做。没有人敢反驳的,要是我大宋都是这样的官员何愁大宋不强盛起来。”一直没怎么说话的闫棵这时也插话进来。
“咱们议论这些没有用,所有的事朝廷自会有安排,轮不到我们这些小官说了算。”朱臣岁数较大经历的事也多,对于一切似乎都没了激情。
“谁说没有用,地方上的官员要想到京师任职还是会派人下去考察一番的。而皇帝最喜欢派的就是我们察院的人,这可是个美差,到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