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大明军工帝国>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经济日月新

随着密云铁矿的发现,工部派出的队伍相继传来捷报,在铁矿的探查上朱慈炅保持了他一如既往的神奇,他说的几个地方铁矿储量本来就丰富,只要仔细去招肯定能找到一大堆,光是辽东一地,发现的铁矿就不下百处,工部官员都惊叹不已,皇上真是英明神武啊!

接下来,铁矿的开采工作又掀起了一股热潮,朱慈炅原本就想藏富于民,提高整体消费力,拉动经济发展,但莫名其妙的给平民百姓发银子肯定是不现实的,容易造成通货膨胀,现在有了铁矿就不一样了,因为铁矿的开采本来就伴随着财富的增长,所以他给所有挖矿的平民都来了个大派送,挖五百斤铁矿就给一两银子,挖多少给多少!

五百斤铁矿石一两银子是什么概念,这么说吧,一个成年人,就算柔柔弱弱的没什么力气也能轻轻松松背起三四十斤的铁矿,一个精壮劳力一次背一百斤都不是问题,工部决定开矿场的地方那可都是富矿,随便挖挖就能挖到铁矿石的那种,这下辽东、京城、山西和四川的老百姓还不疯了,要知道一个成年人只要你不懒,一天最少能挖出五六百斤铁矿,那可是一两多银子!

这下都可不得了了,四地的老百姓疯狂的涌向工部开的矿场,日夜不停疯狂挖矿,还种什么地啊,种地一年才能赚多少银子,轻轻松松挖几天铁矿就赚回来了!

一时间各个矿场都是人山人海,到处都是背着篓子,提着锄头挖矿的平民,那铁矿石多的,火车日夜不停的拉都拉不过来,别说一个月一千万斤了,一天就能挖出几千万斤!

几千万斤真不算多,要知道一个普通成年人一天就能挖出五六百斤,几千万斤也就十来万人一天挖的量,要不是工部开的矿场不够多,一天几亿斤甚至是几十亿斤都有可能!

矿场不够,人太多自然就容易产生矛盾,所以工部各个矿场陆续出现了抢矿打人的流血冲突,矿区的治安环境日渐恶化。

这种情况是朱慈炅始料未及的,他不得不做了一次朝令夕改的’昏君‘,将铁矿石的价格降到一千斤一两银子,并派出锦衣卫赴各矿区维持秩序,谁敢打架,就关起来!

就这老百姓仍然热情不减,从四面八方不停涌向工部开的铁矿场,地里的庄稼都没人去管了!

朱慈炅不得不再次附加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每家每户都只准出一个劳力挖矿,各地方官员严查户籍,每户只发一个采矿证明,锦衣卫则在各矿场严查采矿证,没有采矿证来采矿的统统关起来,这下疯狂的形势才得以扼制。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与改进,大明的铁矿经济终于形成了固定的发展模式:

首先是平民采矿,随着工部不断开发新矿场,最后铁矿石的日产量达到了恐怖的一亿斤左右,也就是说四省农民一年能从中获利三千多万两白银,四地的消费能力由此提高了几倍,尤其是辽东,富有程度甚至超过了南直隶!

然后是工部钢铁厂生产钢材出售,铁矿石充足了,工部钢铁厂的产量也上来了,炼钢的高炉是添了又添,而且还不断向巨大化发展,最后工部钢铁厂的日产量达到了恐怖的一千万斤!

钢材的价格可就不是一两银子一千斤了,而是一两银子一百斤,这还只是普通钢锭,如果是钢板和钢筋这个价格还要翻倍!

就这,大明的钢材生意都火爆到不行,不但大明百姓需求旺盛,朝鲜、东瀛、琉球等藩属国需求量也极大,至于南洋各地,那就要看运气了,大明和三个藩属国有了盈余,才会卖给南洋各地的商户,大明钢铁日渐成为风靡整个东南亚的著名品牌,呃,没办法,现在全世界就这一个品牌,独家垄断,别无分号,再说,大明产的钢铁本来就是当时质量最好的。

经过几个月的发展西城区钢铁厂的产量竟然没跟上需求量,朱慈炅已经在考虑新建更大型的炼钢厂了,这利润,就算按十两银子一千斤计算,刨去成本最少有五两银子的利润,也就是说西城区炼钢厂一天就能赚五万两银子,一年就能赚将近两千万两银子,这样的炼钢厂开上十来个一年就能赚两亿两银子,全世界的金银都将因此涌向大明!

当然,开十个是不可能的,以大明现在的铁矿开采量,最多再开五个这样的炼钢厂,而且还要考虑销量的问题,一下猛增五倍的产量,很有可能会造成供过于求,还是慢慢来吧,一个一个的建,保持旺盛的需求,这样钢材才不会贬值。

最后就是买钢材的商户将钢材加工成各种商品出售,大明工部炼出来的钢材纯度及含碳量都经过了严格控制,比土法炼出来的毛铁不知道要强多少倍,制造出来的东西自然又好又耐用,刀枪剑戟什么的就不说了,大明现在也只有山中的猎户在用了,军队早就换成热武器,要做出来也只能卖给东南亚那些小国家的军队。

就说民用的东西,像菜刀、锄头、钉耙、柴刀、斧头、铁锅什么的,几乎人人都要用,大明和各藩属国加起来是多少人,南洋市场又有多少人,按每人平均十斤铁计算,那就是几十亿斤,这还只是家里穷的,有钱点的买的铁器更多。

而且,现在大明很多作坊都在开发新的产品,像什么铁桶、铁盆、铁箱子、铁架子销量都很好。还有,随着水泥的推广钢筋的需求量更是成爆炸性增长!

光民用就是这么大的需求量,再加上王恭厂、机械厂和东大营铸炮厂这几


状态提示: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经济日月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