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玄幻奇幻>青青剑吟>第四十六章主人

“受命于天,吾本凡人,因受天命于天,继父之手段治水于华夏,舜帝动之以情命吾治理天下水患。遂不辞辛劳,担此重任。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赋治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蒸民乃粒,万邦作乂...”脑海之中的片段持续了近半柱香的时间,姜玉望见大禹右手持开天斧,左手拿着万古河图,睥睨天下,风姿雄发,最后姜玉望见大禹转头和姜玉的对视,超脱时间,穿越了空间。在那个对视之中姜玉发现自己的脑海之中出现了一段文字《天命铸鼎术》。

洋洋洒洒数百字,简述了功法的威力和修行的法门,最后备注有缘者得之,且不能传于第二人人。在文章的最后似乎是大禹对什么的叹息“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画面消失,姜玉见到自己的师兄依旧在高碑之上默摸摸打打,脸上没有任何异常。姜玉发声道“师兄刚刚你一直在我身边么?”姜明很是不解望着姜玉道“对呀,我们不是一起看的碑文,看不懂然后你俯身去摸石碑么,我也想看看有什么可疑之处就在你周围看了一下。结果都是没有什么发现!”

姜玉很是奇怪,明明刚刚自己在看那个片段的时候已经过去很久了,自己的师兄怎么说是顷刻之间呢。想不明白他就不在多想了,细细回想这回得到的《天命铸鼎术》这是大禹练体的法门,据说大禹是一位极其强大的力脉高手。曾经手持开天斧一斧头破碎了龙门山,遂使得江湖之水流入东海。《天命铸鼎术》是大禹效仿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采天地之灵气,集万物之精华,铸造九鼎安定天下时候领悟出来的无上练体法门。这法门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容纳百川。可以吸收天下间所有的练体功法成就无上的绝世武学。姜玉现在习就的就是一门《天罡震雷正气》是属于地阶下品的修行功法,姜玉心念一动,周身的血肉之内的雷霆之气就被新晋的《天命铸鼎术》所吸收,化成丝丝金色的气息附着于周身经脉之间。

而此刻的《天命铸鼎术》吸收了一门地阶下品的功法之后就成为了一门地阶中品的练体功法。姜玉相信自己假以时日,得到更多的功法之后会让这门大禹所创的绝世功法大放异彩的。随后姜玉便想要将这门功法分享给自己的师兄,但是他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有关于《天命铸鼎术》的一丝信息。姜明望着张牙舞爪却不发出声音的姜玉,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脑袋,以为是姜玉在作弄他呢。

姜玉无可奈何只好作罢!随后姜玉二人继续寻找还有什么被二人所忽略的东西的时候。发现乘黄在一个泥塑的雕像面前用它的爪子在扒拉着什么,姜玉很是好奇,便和姜明一同走了过去。当二人来到那个雕像底下的时候发现,乘黄在扒拉的是一个圆形的烛台。和周围所有的烛台一样,只是这一个烛台并没有被点着,姜明很是好奇。于是就走了过去想要拿起烛台看一下,当他拉住烛台的时候。用力一扯,就听见有什么东西转动的声音。隆隆作响,姜玉二人回顾之前的那个巨大的石碑,发现刚刚移动的就是那个石碑。

二人知道这是暗道被打开了,欣喜异常,姜玉兴奋之余抱起小狐狸在他脑袋上有揉又摸。乘黄一开始还是很高傲不屑的样子,可会死没过多久就屈服在这样的揉捏之下。还一副享受的样子。姜明很是羡慕,想要伸手过去的时候,乘黄立马给了他一个眼神。姜明讪讪收手,一脸委屈的样子,心道这小狐狸不让本少爷摸,我才不稀罕呢。

姜玉和乘黄打闹一番之后,和姜明就向那个洞口走去。姜玉走到洞口之前的时候发现里面竟然散发着深深的寒意,还能够看到寒气从里面往外冒。姜玉二人对视一眼之后就进入了洞口之中,洞口里面很小大概只有三个平方那般大小,两边都是水,仅仅只有中间有几块铺好的石头,通向一个放着一个像是灵位的台子。洞口顶端大概有二人高,上面镶嵌着三颗硕大的夜明珠。把整个洞窟照的通透,另一个令姜玉感觉到好奇的是,洞窟之中温度这般低下,不可思议的是谭中的水却依旧是流动的不曾结冰。深幽平静,让人不知道深浅,随后姜玉抬头望去石路前方是一个由万载寒冰制成的台子,上面放着一块灵位。姜玉心道,难道这就是这个殿的主人留下的么,铸造这么一个偌大的宫殿,在外布置了这么一个复杂的阵法难道就只是为了放置这么一个灵位么。那么这个殿的主人是谁,是大禹么?

姜玉心中无数的疑问,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压抑之感,于是他就向前走去。姜明见姜玉要去前方的台子,想要阻止姜玉还不知道前方有没有危险,他不想让自己的师弟以身犯险。但是看到姜玉脸上有些惨白,和他挥了挥手示意不会有危险以后就让其向前。而他时刻注意着周围的一切,一旦有危险就会立马出手相救。

姜玉一步一步走过谭中的石块,越靠近那个台子温度越是低下,在离那个台子仅有两米之远的时候姜玉已经发现自己身上已经结冰了。呼出去的水汽都化作了碎冰附着在自己的嘴边,姜玉依旧向前走去,体内的功法大盛,灼热的真气保护着他的身体和四肢,保护着他的经脉。一步两步,终于走到了灵位面前。他看到灵位上写的是“慈母女娇之墓”,几个


状态提示:第四十六章主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