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九鼎传说(第四更)
九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代名词,夏、商、周三朝将其奉为国家权利的传国之宝,甚至于春秋战国、秦楚之际都有到王城求鼎之事。
传言东周君主周显王时期,九鼎没入泗水之下,乃至后世包括武则天在内都重铸九鼎。
九鼎作为中国历史文明一块里程碑,遗矢2000多年,能否破土而出,成为国内外考古学者、探险家、淘金者等首选目标。
但不论是在《史记》中对于九鼎记载还是《汉书》中对于九鼎记载,都前后不一,不尽完整。一则说秦昭襄王时期掠九鼎入秦。也有说周朝衰亡,九鼎埋在地上不见了。纵观史书、野史记载,最令人信服则是公元前327年九鼎在彭城沉没,因有书记载秦始皇曾派几千人下泗水寻找九鼎,但所获无果。
随着时间推移,唐宋元明清,各朝君王纷纷派人寻找九鼎下落,但因间隔时间太长,加上科技不太发达,只能留下些许蛛丝马迹。
武则天时期,袁天罡以九鼎之势、配合八卦之力强行将九鼎铸造,也是迄今为止最接近原始九鼎的存在。
君王们都相信,九鼎有通天彻地之能,能保江山永驻!
“如果是历史上九鼎传说,我知道,但不知崇老爷子所说是?”
“与历史相同,但比历史更详细些。”
我沉思许久,疑问道:“难道九鼎传说与观音山下古墓有关?”
崇老爷子笑着点点头,“确有关系,你也知九鼎来历,是夏朝初年大禹划分九州,命九州牧贡献青铜,从而铸造九鼎,每个鼎上都有每一州名川大山和奇异生物,以一鼎象征一州,故此也有了,得鼎者得天下之说,当然这说法有些封建思想,但无可厚非,九鼎重要性不言而喻。古时九州中扬州包含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福建5地,而厦门当时也在九州划分中,那时候厦门很小,小到只是一个村,但不知为何,大禹竟然命人选用厦门风光,将之刻在其中一鼎上。”
说完,他举起茶杯喝了口水,继续说道:“古之九鼎已经尽数沉没,消失不见,但我从史料上得知在1300多年前,其中一鼎神秘出现在观音山下,起初很多学者包括摸金门都认为这个鼎只是后人仿造之鼎,直到再次消失后才抽丝剥茧得到竟然是夏朝大禹命人所铸,当即奋力找寻,但一直没有结果。”
崇老爷子说到此,冲我一笑,“接下来我要说的,你也知道了吧。”
我回敬他一笑,“老爷子您是想说观音山下古墓中藏着九鼎中一鼎?”
他点点头,又摇摇头,“对,又不对,经过我多年分析,古墓中的确有其中一鼎,可你或许不知道,九鼎合起来叫九鼎,单个也叫九鼎,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我略微思考,疑惑道:“九鼎相生?”
“对,就是九鼎相生,只要得到一个,就能找到其余八个。”
“老爷子,这是不是有点玄幻了?难不成鼎与鼎之间存在联系?”
从小我相信鬼神之说,但却不太相信玄幻之谈,毕竟毫无根据可言,如果说得到一鼎,能够发现另一鼎线索倒还说得过去。
“千万不要小看古代先人智慧,特别是大禹这种先古之人,后世将近5000年,心心念念的九鼎难道仅仅只有信仰、权利之力?如埃及金字塔,仅仅只是法老沉睡地?”崇老爷子认真盯着我,“九鼎在中国,在此刻并不仅仅只是一件文物,今天我告诉你,也是希望你能不负摸金门,更不负数千年来华夏子民对于九鼎寻找。”
突然,我感觉心头一沉,老爷子最后两个不负虽然只在言语间,可以听之弃之,但是若答应便要尽力找寻,不答应则真愧对摸金门和华夏子民。
“崇老爷子,我只是一个大学生,这么严肃问题交给我,我怕难以实现。”
片刻,老爷子哈哈一笑,“也不知道怎么的,竟会对你说九鼎,从50年前得到钥匙算起,我花了将近20年才将旱田文明、古国消息和九鼎信息找到,如果不是儿子得病,如果此刻我还年轻,我肯定会下观音山,探古墓一番,但现在已经不可能了,和你说可能也是想你能完成我这份心愿。”
“可我们才第一次见面?”我说话很直白,但也是我心中疑问。
“是啊,才第一次见面,算了,可能是我太着急,你是我遇到过最有天赋、知识掌握最多的年轻人,所以才会。”
对于崇老爷子这番话,我其实内心很抵触,第一次见面,你就能看出最有天赋?至于知识掌握度,又没说几句话,这也能看出?
但是,我也有小心思,为了欣怡,也为了自己爱好,即便没有老爷子虚假般赞叹,我也会去,至于摸金门、华夏子民,这离我太远,要是有消息,我肯定会尽力完成。
“崇老爷子,还有其它事情吗?要是没事,我先过去了。”我站起身,忽然想起一事,“那这个钱怎么算?”
“由你决定,如果你说要走拍卖流程,那我将钱交给他们,你说私下给,你把卡号发我,我将钱转进去。”
“3000万?”我紧张地问道。
“小王,你这接单还没开始就想要全部?”崇老爷子大声一笑,“按照摸金接单规则吧。”
我一愣,书中是有摸金接单一说,但具体规则并未提及,当下也不好说自己不是摸金后人,只能假装点头同意。
“那你算一下,前期准备费多少?报个数字给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