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网络游戏>重生咸鱼人生>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自然的馈赠

不像商业片那般开头便是一大堆视觉冲击,《舌尖上的华夏》的开头是沁人心田的,温文尔雅,有种带有文化内蕴的典雅古风。

简而言之,这是黄金档节目的一股清流,是一个足以使它崭露头角的漂亮开头。

“余导这作品做的很精细,很有味道哇。”

“没想到他还真会做纪录片,后生可畏啊……”

“希望令我惊喜的不仅仅是开头。”

“……”

很快,电视上的画面缓缓切换,带领观众们来到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香格里拉。

“云南香格里拉,被雪山环抱的原始森林,雨季里空气阴凉,在松树和栎树的混交林中,想尽可能地跟着卓玛的脚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伴随着余贤那悦耳舒适的旁白配音,画面好似真的带着观众,跟上卓玛的脚步。

“卓玛和奶奶在森林中寻找一种精灵般的食物。”画面中,卓玛屈膝蹲下身来,用手中的木质拐杖拨开土层与杂草,一朵含苞待放的食用菌以大特写的形式出现在观众眼前。

“卓玛在松针下找到的是松茸,一种珍贵的食用菌。这种菌子只能在没有污染的高海拔山林里才能存活。”

……

“松茸属于野生菌中的贵族,在大城市的餐厅里,一份碳烤松茸价格能达到一千六百元。松茸的香味浓烈袭人,稍经炙烤,就会被热力逼出一种矿物质的酽香。这令远离自然的人将此物视若珍宝。”

“酥油煎松茸,在松茸产地更常见。用黑陶土锅溶化酥油,放上切好的松茸生片。油温使松茸表面的水分迅速消失,香气毕现。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电视前,所有观众眼睁睁地看着特写镜头下正被煎烤的松茸片,其中还传出油水炸裂的“呲呲”声。先是都市大厨的铁板煎烤,然后是藏家黑陶土锅中与酥油“共舞”。

民以食为天,生在美食天国的华夏人,有哪个抵得住美食的诱惑?

观众们不淡定了,吃货们更是开始拼字咂嘴,腹中就要发出抗议了。

“错过雨季的这一个月,松茸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云南只有两个季节:旱季和雨季。从每年的十一月开始,干燥而温暖的风浩浩荡荡地吹上半年。等到五月底,雨水才抵达迪庆州的香格里拉。大雨让原始森林里的各种野生菌都迅速疯长出来,但是杂菌不能引起卓玛和奶奶的兴趣。”

“大雨是自然给的礼物,在相同付出的时候,好的运气带给卓玛更多的收获。”

“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村民们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在香格里拉与松茸相关的故事就这样讲完了,观众们听着意犹未尽。

有些观众已然发觉出,《舌尖上的华夏》并不是什么传统意义上的美食节目,同样,也不是那种一个劲给你灌输知识的沉闷纪录片。它更像一个文化访谈节目,用摄像镜头带着观众,以寻找美食的名义,周游华夏各地,领略民俗传统。

松茸过后,镜头一转,便到了竹笋身上。竹笋还分段,从春笋讲到夏笋,然后是冬笋。之后,以相同的柔和过度,将视角转移到腊肉、莲藕、鱼……

自西向东,从北到南,跨越各种华夏地貌,绕出一个大圈,讲述出一个有关“大自然的馈赠”的故事。

电视机前,有的人祖辈是挖菌人,有的人祖辈的挖藕人,也有人祖辈的捕鱼人、挖笋人……对应着电视上的画面,好似那就是自己的先辈在不知多少年前辛勤劳作的身影。

天南、地北,华夏大地的多处风俗尽显其中。

观众们越看,心中越是感动,越是为自己身为华夏人民,炎黄子孙而骄傲、自豪。

“新年的第一天,石把头独自上冰。春天五十万斤鱼苗将会重新投放到湖里,老人仍然期待冰湖里的馈赠。”

“当我们远离自然享受美食的时候,最应该感谢的是这些付出劳动和智慧的人们。而大自然则以她的慷慨和守信,作为对人类的回报和奖赏。”

第一集中所有配合拍摄的人们依次在他们身处的家乡露面,和着清澈与泉水潺潺的配乐以及余贤那极富磁性的配音,朴实的劳动者们拿着他们收到的来自大自然的馈赠,面对着镜头灿烂地大笑。

最后,一位身着红衣的渔民嘟嘴亲吻手中捧着海龟,画面缓缓暗淡,《舌尖上的华夏》第一集到此结束。

随后,画面一转,是《舌尖上的华夏》第二集的预告。

结束了。

不足五十分钟的华夏人文之旅就此告一段落了。

观众们腹中传来抗议,心中则有一种怅然若失之感。

尤其是最后那一段剪影,明明画面中的人儿是笑着的,电视前的有些感性的观众却悄然落泪。

“可恶!本来看得我都快饿死了,还逼我哭!”

“忍不了了,我要点外卖,我要吃夜宵!”

“深夜放毒,天理难容啊!”

“气死我了,一天才放一集完全看不过瘾,饿啊……”

“能让我看完后哭着吃东西了,只有这部纪录片了!”

“不行!不能只让我一个人哭着啃咸鱼!我要给其他人‘投毒’!”

“安利给闺蜜好了!”

“唉,意犹未尽,感受颇多,写个微博记录一下吧。”

……

很快,看完《舌尖上的华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自然的馈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