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魏国,是没有大夫或郎中这样一种职业的。
无论升斗小民,抑或是皇族世家,小到头疼脑热,大到各种疑难杂症,全由道佛二门包揽。
这二门有着种种神异之处,道院的一杯符水,佛门的一声禅唱,往往就能解决大多数疾疫,若是复杂些的病情,再配合一些草药服下,除非是绝症,很难有不愈者。
因此,这道佛二门极度昌盛,地位尊崇。不管是信仰宗教,还是指望其手到病除的本领,就算是皇族世家,也对其客客气气,特别是与二门中那些大德高士,之间的来往颇为频密。
往生寺,就是大魏境内规模最大的一家寺院,其分院遍布天下,影响力首屈一指。
其中的方丈方圆大师,与张文山交情不错,因此便把张原这个不好处理、又难以留在府中的庶子一脚踢了过去。
在张相国想来,就这么让张原青灯古佛一生,也算仁至义尽了。
……
“阿弥托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一个眉清目秀的小沙弥围绕着张原转来转去,不停地念唱着佛号,试图引起对方注意。
方太搞不明白,这个与自己年龄仿佛的少年,怎么就耐得住性子,一声不吭,一个字都不吐?
若非是无意中听见对方梦中呓语,他还当张原是一个哑巴。
“无趣!无趣!你这个长着头发的人,怎么比我们这些光头还要无趣呢?”年方十七的方太小和尚苦恼地挠了挠光秃秃的头皮,好不容易寺中有了个同龄人,怎就这般无趣呢?
张原恍若未闻,默默地扫着地上落叶。
“佛前无闲人。”方圆大师一句话取消了面壁思过的功课,直接发配张原去扫地。
日日扫,时时扫;有叶扫叶,有雪扫雪。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张原一直埋头扫地,哪怕地上的青石光亮照人,他依然勤加拂拭。
在默默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方圆用“别人家孩子”的语气对方太这个隔辈的小师弟说了一句:“此子有佛性,汝要多学学。”
年少的方太自然不服,试图与张原攀比一二,结果招来好大个没趣。
瞧着张原闷头闷脑的样子,方太眼珠一转,灵活地绕到前方,一脚踩住对方手中的竹枝扎成的扫帚,指着上面早已枯黄的枝条道:“这枝条也是有生命的,你怎么可以用来扫地?”
张原停下动作,静静地注视着对方。
方太嘻嘻一笑:“不信?那你赶紧求我,我变个戏法给你看,保证有趣得很。”
张原:……
方太面上现出几丝恼色:“你这么瞅着我做甚?快说,要不要我变戏法给你看?”
默默僵持了两分钟,仍旧被张原默默地瞅着,方太气得暗暗咬牙,涨红着脸道:“你……你给我看好了!”
只见方太轻轻捏住一根扫帚上干枯的竹枝,也不见有什么动作,那早已枯黄的枝条竟然慢慢变绿,又由绿变青,最后还生出两片翠生生的绿叶来。
“看到了吧?化腐朽为神奇,白骨生新肌,这可是‘和尚’才有的修为!”方太脸色发白,气喘吁吁地道:“还不赶紧膜拜我?还不赶紧……。”
话音未落,小眼珠子一翻,晕了过去。
张原眼中露出一丝无奈,俯下身扛起方太,一步步走回院里,将其放在塌上,然后不疾不徐地走了出来,继续拿着扫帚清扫着已经光亮如新的青石地板。
有着种种神异的道佛二门,自然也有着相应的位份。
在往生寺,‘沙弥’是最初的位份,往上就是‘和尚’。
和尚二字,是师者的意义,代表着具有了传道解惑的资格,也只有到了这一步,才算真正入了佛门。
沙弥,能通过禅唱给人安神醒脑,配合汤药治人疾疫。
而和尚,则真正具有了白骨生肌、腐朽化生的神异能力,只是偌大的往生寺,达到这一步的人也并不多。而方太并未彻底跨过这一步,勉强施展出那般神异能力,自然脱力晕迷了。
但这般年纪就有了这样的修为,已是实属难得。
厢房内,方圆不知何时站在了方太的床头,暗叹了一声,伸出手掌按在对方额头上,只见相触之处,蒙上了一层极淡的金光,方太苍白的小脸也随之很快恢复血色,进入酣甜的梦乡中。
“天资有余,心性不足啊。”
方圆感叹着,目光投向院落外,那道瘦弱的背影上。
也许自己衣钵,有着更好的传人?
张原扫着扫着,忽觉不对,平静的心湖像是被扔进一颗石子,荡开层层涟漪,骤然转身一望,只见数丈外的石桌椅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坐上了一个人,目中神光炯炯地注视着他。
“咦?”
那个留着一副长须,面相儒雅的中年人意外地打量着他:“静中知动,好专注的小子!”
张原心头掠过一丝迷惑,只觉得眼前此人有些熟悉,淡淡的亲切中,又夹杂着几丝道不明的复杂意味。
“小子,你习过武?”中年人有些吃惊,他自忖坐在此处,天底下没几个人能够发现他的动静,怎么偏偏被这少年发觉了?
张原微一犹豫,摇了摇头。
中年人不信,上前去出手如风,将他四肢全部捏了一遍,这才惊疑不定地望着张原。
果然不是练家子,莫非这静中知动状态是天生而来?
人有五官,分别是看、闻、听、嗅、触,通过这五个途径去认识这个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