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颠覆三国记>第374章 说服(中)

黄承彦触及往事,慨然叹曰:“此事实乃我毕生大恨。”

林老安慰黄承彦道:“承彦兄,当初,我可是力挺老哥的。只恨有人别有用心,咱们势单力孤,不得不低头哇。”

廖老说道:“刘景生不愿做乱世枭雄,只想治安一方。我们十姓,不过顺刘景生之意行事,倒也无需过于自责。”

“事已至此,难道我们十姓,连承担责任的勇气也没有吗?”林老不满廖老说法,当即反驳。

一时间,屋里议论纷纷,开始追述前情,剖析责任。黄顺乐的如此,自己躲在一边,紧急的想着接下来的对策。众老头不会给他太长时间,他必须争分夺秒。

果然,不一会,马老说道:“我们这是怎么了?只顾着追忆往事,把正事忘却一边。”

“对呀对呀。”众老反应过来,纷纷附和,眼睛看着黄顺,要他继续说下去,而且,只说重点,那些有的没的,不要再提。

黄顺此时已经有了大致的说辞,自信的笑着,继续说道:“后来,刘景生病重,荆州谁人继承上,我们十姓再次生分歧。

再后来,十姓分成两派,一派拥护曹操,一派另立刘玄德。结果,曹操兵不血刃,拿下荆州,刘玄德在四姓支持下,夺得江南四郡。

看似都有所收获,但荆州,却从此成为战场,成为三家必争之地。荆州百姓,势必常年遭殃。你们说,这是谁之过?”

“这些都是陈年往事,此时拿出来追究,有什么意义?你还是继续说下去,我看你什么时候才能说到正事。”这回,没人再被黄顺牵着鼻子走,众口一词的催促黄顺继续说。

黄顺一笑,便继续往下说,“按说,十姓拥有荆州,若能集中力量,选出一位德高望重的领,大家听从他的指挥,即使曹军压境,大家也能同仇敌忾,联合江东。据敌于荆州之外,完全可以办到。

可惜,我们各执一词,谁也不服谁,导致荆州力量分散。结果,荆州在别人眼里,就是盘中的肉,只想着如何分割,哪还想到我们十姓?

若不是曹操临时改变主意,想以襄阳为曹氏将来保障,我们十姓,此时怕早已被赶出荆州,流离他乡了。”

黄承彦疑惑道:“你这么说,这么做,不会想借此把十姓拧成一股绳吧?”

黄顺摇头道:“团结十姓的努力,相信各位长辈没少做过,但都没有成功。所以,借鉴各位的教训,我不会做此无用功。”

庞老问道:“那你此举,又有何意?”

黄顺道:“现在,襄阳虽然名义上曹仁是太守,但主要实力,仍分散掌握在十姓手中。若我们不作出改变,以后,再遇到如荆州之战的大变故,我们十姓,仍然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仍要随波逐流,看人家的脸色行事。

所以,我当下做的,就是未雨绸缪,改变现状。争取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

“可否说的详细些?”众老都听进去,小声提醒黄顺。

黄顺受到鼓励,大声道:“曹仁在襄阳没有根基,他即使把十姓的产业要到手里,也没有人运营。少不得还得依靠我们十姓的人手。

而且,曹仁所求的,并不是襄阳的控制权,他只要得到足够的财税保证,以保障他的军队给养的供给不会出问题。万一面临大战,他也有足够的储备应付,不至一切全靠我们十姓。

公正的讲,曹仁的要求,并不过分,我们应该予以满足。毕竟,是曹氏给了十姓现在的无上地位,我们做出一点点回报,是应该的。

所以,我与曹仁约定,把十姓手中值钱的产业要回来,然后,由夏吟坊与曹仁共同经营,收入分成。夏吟坊七,曹仁三。

夏吟坊的整个上层,全是十姓的人,产业在夏吟坊手里,等若在十姓手里。但在夏吟坊手里,就不再分散,而是集中于一处,夏吟坊统一说了算。

如此一来,十姓的力量集中在夏吟坊身上,就达到了对外一个声音说话,执行一个意志的目的。将来即使天下大变,十姓支持的夏吟坊,也能借助自身的力量,趋吉避凶,甚至展壮大。”

庞老问道:“夏吟坊你是坊主,这一个声音,一个意志,自然是你的声音,你的意志。你集中十姓的力量,想做什么?有什么目的?

若你的回答,不能让我们满意,我们宁可继续分散下去。就算大难来了,随波逐流,至少还能举族活下去,不至被灭族。”

黄顺知道他们担心的是什么,笑道:“你们担心,我一旦大权在手,就有了野心,也想着占地割据,成一方枭雄吧?

先不说我不是那块料,就说我心里,也从来没有这般想法。

我成立夏吟坊,当初不过是一时兴起,是吴郡四族大力促成,后来机缘巧合,这才没有夭折,反而越来越壮大。

随着夏吟坊的展,我也开始为夏吟坊的将来着想。夏吟坊不依附任何势力,这是我认为当下最好的选择。

因为我们十姓,其中六姓,已经明着支持刘备,而我们的基本,都在襄阳,襄阳却在曹氏手中。

若我们选择依附某一方,势必将舍弃另一方的族人和力量。这是自我削弱,自我分裂。是我绝不想看到的。相信各位长辈也不想看到。

夏吟坊能够展到今天,靠的就是南来北往的做生意。乱世中,要把生意做好,做大,起码的一点,必须有广泛的人脉,得让各方的势力,都接受你的存在,允许你在人家的地盘上做买卖。

状态提示:第374章 说服(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