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红有点迷茫,要说刘文星并不是一个多么聪明之人,他的学业只能说是扎实,全靠勤奋得来。
大宝小宝现在还没识几个字,哪里能看得出将来是否能成大才,这位老山长喝了什么**汤?
第二日,老山长居然亲自来拜访了,还提些孩子爱吃的零食和一些书本,李小红诧异了,啥时候学堂里的人这么好说话了。
上次去看刘文星时,李小红可是亲见,老山长把那不爱学习的学生打得鬼哭狼嚎的。
老山长一见大宝小宝,便把这两个孩子夸得天上少有,地下绝无。看到大妞小妞,更是开始夸起来:“夫人这好福气,竟然有四个这么聪明的孩子。”
李小红赶紧澄清,这两个女孩是家里新收的仆人,开玩笑若是女儿,以后有什么麻烦,可就自己跳坑里了。
若是仆人的话,便好洗脱自己的清白。
老山长有些遗憾的叹道:“哦,原来是仆人啊。”又打起精神,倚老卖老地:“看这两个孩子也是聪明的,一道来上学吧。”
李小红其实对大妞小妞也有点发愁,这种身遭大难的孩子,总有些心理阴影,小妞还好一点,最多只是天天跟在自己屁股后面,长一声短一声的喊娘,那大妞日日躲到一个黑暗角落里,生怕别人看到。
五车学堂若是把这四个孩子都收下,当一个免费的托儿所倒是不错,孩子和孩子在一起总是能慢慢解开心扉。
李小红略略考虑了一下,便与山长约定,大宝小宝去上学,大妞小妞作为小丫头小书童,一人跟一个。
只和山长约定,大宝小宝年龄太小,人又顽皮,夫子可千万不能下狠手打。
山长满口答应,并保证一定给安排一个脾气最好的夫子,绝不动手打骂,临走把手里的那摞书交给了小妞。
小妞见到书,如同见到了心爱的玩具,两眼放光满口道谢的收下,李小红只深深的看了小妞一眼,没有说什么。
李小红说干就干,第二天便领着四个孩子,送到学堂里。考虑到学堂离家有点远,便定了一辆牛车,每天按时接送着四个孩子。
全家人都适应良好,只有李妈妈没了大宝小宝这两个小尾巴,感觉有些空虚失落,便把所有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空间里头去,日日去调教壮壮娘,让她更好地把空间里安排得错落有致,井井有条。
空间里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住的原因?感觉进化得更快了。不仅有个白天黑夜,日月星辰,还有了一年四季。
到了冬季,人还是要穿厚衣裳,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件衣服,常年穿着。植物的成长速度也越来越快。
李妈妈拍拍手上的灰尘,满意地看着眼前一排排青砖大瓦房。这是她和壮壮娘忙活了好几天才建成的。
第一排是人住的,第二排分别是牛棚,猪棚,鸡棚和兔子硼。都没有依靠院墙建设,是独立的,四面墙齐全的。
若是依着院墙建的话,隔两天院墙就往外扩一点,保不定哪天,猪棚里的小猪就会沿着院墙翻出来。
每次院墙边儿新扩出来的地界,壮壮娘习惯性地种点苜蓿,养养地,把地养肥了,再种别的。
李小红有时间去看一眼,看到这规模化的农庄,不由得赞叹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帐房学堂就完全建成了,全部的土木结构,望着没有任何花哨的,整整齐齐的宿舍和教室,李小红一眼便爱上了这地方,因为账房学堂是依山而建,在那山的最高处是教师宿舍。
而山长的宿舍则在高处之中的最高点,虽然说是宿舍,比李小红现在住的宅子还要夸张好几倍。
现在的家里人也多了,有个宽敞的地方接待学生也方便。
最后李小红考虑再三,决定把王大妈留在自己的老宅子,照顾着自家的暖棚和牲口。
其他人跟着搬到账房学堂去,这样李小红就不用一天要两头跑,而山长带头搬过来,一方面是让依附而来的教师们更有家的归属感,另一方面这学堂毕竟是学校,李小红觉得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对大宝小宝也是有好处的。
大徒弟和小徒弟也把全家搬了来,大徒弟家只有自己和一个寡母,小徒弟家倒是热热闹闹一大家人。
选了一个初春时节的好日子,帐房学堂在欢声锣鼓声中开业了,经过官府前几个月的大力宣传,一些多年赶考无望的学子,以及认了几个字,但是没有希望再继续学业的人,多来学习。
一时之间倒也收了三四十个学子,为了统一学生们的文化水平,李小红从五车学堂请了一个夫子,专门给这些人教文化课。
大徒弟负责会计基础知识的教育,小徒弟负责精算部分的教育,李小红负责高级班,教这些人如何把所学的基础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如何将一个个数字和经济运行分析结合起来?
如何让这一个个的数字,真正提高经营服务水平。
李小红的教学重点,向那些年龄大的人倾斜,因为这些人有家庭负担,他们更迫切的需要有收入来改变自己窘迫的经济状况。
虽然他们头脑可能没有年轻人反应灵敏,但是李小红更愿意教导这些人,这些人更有从业的热情,更能脚踏实地。
刘大牛在床上躺了两个月,便躺不住了,经常拄着拐杖到处走,只要他脚不挨地,李小红便不管他,随便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大宝小宝自从上了学堂之后,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