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玄幻奇幻>人生智慧经典圆觉经的故事>第十七章:后记(三)圆觉经与阿弥陀经对比

圆觉经的梵文本,只有作者笔名:佛陀多罗一个人知道,还是失传的孤本,写在了罗树叶上,历史上其他人再也没有见过,只剩下作者的译文,和后人的注疏。

佛教经典阿弥陀经。亦称《小无量寿经》,简称《小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

它的汉语译本依翻译时代之顺序排列:后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 一卷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小无量寿经》 一卷。早已散佚,今仅存咒文及利益文。

唐朝玄奘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一卷

我们先阅读现代汉语版的阿弥陀经:(参考罗什大师版本)

佛说阿弥陀经

(现代版)

在山谷旷野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曼陀罗花随风飘落之处,有座景色宜人,清雅幽静的园林,里面矗立着七层楼高,庄严富丽,环境优美的佛教寺院:祗园精舍。

住着许多为众人所熟知的德高望重的修行者, 佛陀的声音在美妙的轻音乐陪伴下从殿堂中徐徐传来:

在日落的地方,有一个极乐世界。那里有一尊佛---叫阿弥陀佛,现在正在说法。

吼猴一声长啸,恰似钟声奏响,白鹤、孔雀、鹦鹉、舍利、共命之鸟,合唱出优雅的曲调。其美妙动听,婉转和雅,听者无厌,梵音悠长,。

它穿过了群山,穿过了宫殿,穿过呼啸的大海,遍布了全世界。

听众聆听着传世的经典,随其美音应度, 静静的品味着“用痛苦换来欢乐”的悲壮历程。

佛陀出生在王室,叫悉达多太子,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他天资聪慧,满12岁时,就已经掌握了当时印度最高的学问,16岁时,娶了表妹为妻,幸福美满。

可在他一次驾车出城游玩时,当经过东、南、西三座城门时,分别见到了一位不能自理的老人、被病痛折磨的人和行将垂死的人,他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难道这是所有人都不可逃避的痛苦吗?整个人类都在痛苦中结束吗?

当他经过北门时,看到一位游行的苦行僧,他决定奉行这一古老的修行方法,以摆脱命运的枷锁。

就在他29岁那年的一天晚上,他丢下妻子、家庭和太子的荣华富贵,独自出宫修苦行去了。

悉达多出宫之后,没有了生活依靠和谋生的技能,只好挨家挨户去乞讨。

期间,他寻访一位在山上的隐居的圣者,跟随其学习透过呼吸和瑜伽,并得到四禅八定的方法。但没能从困惑中解脱出来,因为他没能找到诸般痛苦产生的原因以及消灭痛苦的方法。

于是,悉达多离开了隐士,又师从另一位隐者学习“非想非非想定”,可这也没能解除他心中的疑团。

他四处流浪乞讨,住在森林里苦修六年。

他历经了诽谤、诬陷、以及被木枪刺脚、被掷石出血、食马麦、患头痛、患背痛、患骨节疼痛等十次灾难。

他的身体变得骨瘦如柴,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可他还是没有找到真正解脱的方法。

这时他悟到了,自己的苦行是没有意义的,于是,他到尼连禅河中洗去了身上沉积六年的尘垢,随后接受了河边牧羊女供养的糜乳,恢复了体力。

他要找到一种得以解脱的中间道路。

在彷徨和无奈中的他独自一人来到一棵菩提树下,盘腿而坐,总结过去的经验,并重新调整思维方法。

这是黑暗与痛苦的最后挣扎,是人类为争取光明与欢乐的决胜一击?

经过数天苦思,他找到了痛苦的根源——人类无休止的!

他终于获得了彻底的觉悟,那年他35岁。

此后,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场,而今他在宣讲“阿弥陀经”……

在太阳落山的地方有个极乐世界,昼夜六时,白鸟欢歌,芬芳美丽的曼陀罗华,不分昼夜,满地缤纷。

人们在清晨,衣襟和花篮里接满鲜花,献给德高望重的人。那里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黄金多得铺满了大地。丰收的果实挂满枝头。饭堂里有丰盛的自助餐,人们在饭后随意地在人行道上散步。没有苦痛烦恼,只有快乐和愉悦的人类理想社会。

极乐世界里有金沙池底的七宝池、四边阶道由金银、琉璃、玻璃铺成。那澄净、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长养诸根的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水质在环境保护中没有任何污染。池中的莲花开得同车轮一般大,有青的、黄的、红的和白的四种颜色,各自放出灿烂的光彩,微妙香洁,衬托着清新的空气。

地上有用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装饰的七宝楼阁,黄金铺地,庄严华丽。它有七重围栏和罗网,有七重行列的树木,皆用四宝在四周围绕、保护。使天灾不能侵入。自然,人们都得以善终,那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理想主义的极乐世界。

风吹罗网,鹅雁鹙鹭。鸿鹤孔雀,众鸟齐鸣,音乐在天空中随之飘荡……

一个人如同一条小船在大海上任其飘流,当人的感官成熟,生成五欲,随波浪而激情于人类社会时,就生欢喜缘和苦忧恼。

海的世界时而平静时而咆哮,他无法摆脱日月照耀下的波涛,他的根在哪里?他的定根、慧根等五根扎下了吗?他能远离忧苦而得悦乐;在寂灭中得到安定而身心轻松,并与慧相应,永远怀着一颗平静的心吗?

海浪不给你区分正反思惟,


状态提示:第十七章:后记(三)圆觉经与阿弥陀经对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