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网络游戏>唐朝那些事儿>第34章【暴风骤雨12】

牛僧儒是唐穆宗和唐文宗时代的宰相,他的儿子牛从任睦州刺史。回到京城入谢皇上,宣宗送他紫服。唐时的睦州府在浙江桐庐,后来宋朝范仲淹也在那里做过官,有名的海瑞也留下了英名。前朝宰相李德裕是牛僧孺的死敌,两派你都我,我斗你,整整斗了三十年。宣宗对他们为了私利,不顾政府形象的做派,看在眼里,记在心了,很不喜欢此人。做上皇帝,一记把他贬到海南岛,死在那里。据余秋雨先生《山居笔记》说,现在海南岛还有李德裕的后代。

他十分重视人才。上任后就想到白居易,但下诏时,白居易已经去世八个多月了。他写了一首《吊白居易》的诗,深表怀念: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做诗仙。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子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歌,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怅然。

他对优人十分严格。不让他们任官职,不让他们参与国事。前些年初中部编教材从《资治通鉴》选了一个故事,讲的是乐工罗程。罗程的乐器奏得非常好听,得到宣宗的喜爱。正因为如此,罗程骄傲霸道,为了一点点鸡毛蒜皮的事,把人给杀了。自古以来,任何一个朝代,剥夺别人的生命权,都是要偿命的。宣宗认为杀人抵命,天经地义,没有什么好说的,杀了就是了。那些平时跟罗程一起的同事向皇上劝谏,希望能网开一面。一天,等皇上来听奏乐,他们把罗程的琴放在罗程坐的位置上,希望宣宗看到琴,能想起罗程的好,从轻处罚他。宣宗知道这些人的意思。他对这些优伶说,各位爱卿,你们看重的是罗程的技艺,他看重的是国家的法律。他杀了人。还能宽贷吗?最终杀了罗程,还法律一个公正。

虽然宦官没有得到特别的压制,但还是有态度的。一个宦官见到宰相郑朗,没有下马。宣宗知道到此事。下诏剥他的官服,配给南衙当贱役。他又制定一条政策,凡是节度使有罪,监军连坐。唐朝藩镇部队朝廷派官员去当监军,担任监军的都是宦官。

他不止对身边的人要求严格。就是对自己的亲人也不例外。

两次许配公主的故事很有名,也是历史上非常少见的。原来永福公主已经许配给于琮(读聪),后来又收回圣旨。宰相不明原因,问皇上何故变卦了。他说,近日跟这个女儿吃饭,她有点不高兴,竟然对着爹把筷子折断。这样的性情,怎么能到士大夫家做媳妇呢!当即传旨,令广德公主嫁给于琮。永福公主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妹妹成了自己的代理。广德公主是懿宗的姐姐,在后来唐懿宗时代。丈夫被懿宗的驸马韦保衡陷害流放到边地,愿意跟着丈夫走。881年却被黄巢杀害。

大女儿万寿公主,下嫁起居郎郑颢。按常例,要用银箔装饰婚车,他说,用铜装饰吧。结婚虽是大事,但也只是一个形式。一个人婚后生活好差,夫妻生活是不是幸福,跟婚礼的档次高低没多大关系,能省就省吧。他还告诫女儿。到夫家要严守妇道,不得轻视夫族。有一回,驸马郑颢的弟弟生病,宣宗派中使去探望。中使看望病人后回去汇报。宣宗特意问公主是不是也在那里。中使说她到慈恩寺看戏了。宣宗一听,怒道,难怪士大夫不愿意娶公主为妻,至今方知其情!命人把公主叫来,当面斥责。公主见父皇大怒,吓得连忙请罪。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类似的事情了。

2.记忆超群

宣宗还在做公子的时候。差点被杀。关于这件事情,韦昭度《读皇室运寻》和令狐綯(读韬)的儿子令狐澄《贞陵遗事》这两本书都有记载。武宗为了争夺皇位,让人把他自己的亲叔叔抓起来,浸在宫内厕所里。有一位叫仇公武的宦官有心搭救,假意杀死他,用破席子包起来,送出皇宫,才活下来。出宫后当了三年和尚,武宗去世,宦官把他请出来当皇帝。令狐綯跟宣宗同时期人,他儿子生活的时期跟武宗也不远,而韦昭度在昭宗时期当过宰相,可信度应该很大。。

传说宣宗喜欢唱《菩萨蛮》,令狐綯密令温庭筠撰写新词以进。温庭筠的词以及敦煌曲中,《菩萨蛮》一调用的最多。《菩萨蛮》是那时长安城里的流行歌曲,宣宗可能是《菩萨蛮》近乎疯狂了的粉丝。

温庭筠是晚唐词人,五百首《花间集》集中了温庭筠等十八家“诗客曲子词”,他的词居首。他的《菩萨蛮》共有十八首,第一首: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写一个女子一夜候人不至,第二天出现在严庄相待的场面,全是无声的镜头。优秀的诗词的意象还有多向性,也可说是生活中的怨妇,也可以说暗喻一个怀才不遇的士子。但不管写什么意象,那种失望而孤独之感,借助了动作与服饰暗示出来,笔法细腻。

关于令狐绹,李商隐进士考失败,说是他从中作梗所致,讽刺令狐宰相“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五代《中朝故事》和《北梦琐言》以及陆游《避暑漫钞》也记载他南逃江南,遁入空门的事情。宋初曾经有人说他到过杭州。杭州佛寺齐安禅师很看重他,也很好地照顾他。宣宗即位后,齐安已经去世。宣宗赐寺名,谥齐安为悟空大师,还有诗哀悼。此外,他还遇到黄棨大师,有一段公案“黄棨礼佛”:大师问他,不看佛


状态提示:第34章【暴风骤雨1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