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穿越重生>铁流1911>第一百零三章 【黎某秀存在】

鄂军的大规模调动涉及兵力达七万余人,在1913年1月的中国来说,足以震动全国。

九江水面的海军舰艇立即收拾起炮衣,他们不知开到黄梅的鄂军第二师有何企图?与海军正面对峙的赣军也紧张起来,虽然李烈钧与黎元洪,欧阳武与何向东都曾有结盟性质的会谈,可第十八混成旅和六门150重炮却布置在赣军侧后。河南的赵倜、张锡元也是心惊肉跳,新野、邓县、信阳、罗山都出现鄂军前哨骑、步兵。

鄂军摆出以第二师进安徽,第一师和新编第三师进河南,第九师之十八旅进江西的态势,表达出黎元洪“谁先开火老子就打谁”的态度,从去年八月孙、黄进京之后就沉默寡言的黎菩萨今儿发火喽!

九江水面的军事对峙,爆发突然,说来话长。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唐绍仪组织内阁后,陆军总长段祺瑞在议会上发言的第一条就是“军民分治”,具体办法是在一省设都督管军事,设民政长管民政,军政分离,便于中央统一全**政的推行。

黎元洪率先响应,推荐刘心源为民政长并得到湖北议会的通过。随后,湖南、四川、云南也先后实现“表面化”的军民分治。

江西都督李烈钧起初激烈反对军民分治,裁军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只把一些战斗力弱,不太听招呼的部队裁散,以江西之财力维持了稍显庞大的两师一旅部队。袁世凯乃采用特务手段唆使被裁撤部队的余鹤松于1912年12月10日发动兵变,当日即被李烈钧镇压。袁世凯随即令国务总理赵秉钧、陆军总长段祺瑞查问兵变一事,并要追索责任。此次兵变让李烈钧认识到无法与袁世凯硬抗,乃同意军民分治,并推荐自己的老师汪瑞闿为江西民政长。

汪瑞闿出身安徽名门,在袁世凯身边也颇有人缘,袁世凯乃发布汪瑞闿为江西民政长,岂料李烈钧并非真心推行军民分治,而江西军民又因汪瑞闿与北方关系太密切而排斥之,遂闹出驱逐汪瑞闿的事件。

袁世凯闻讯大怒,一边组织江西反李势力聚会、游行,一边指令九江海关亢了李烈钧购买的日式军械,计有步枪七千支,子弹三百万发。李烈钧遂派军队维持秩序,包围海关欲抢回军械,又招致袁世凯命令海军弹压。

事情由此越闹越大,赣军全体动员,马当要塞炮口对准江面舰艇;听命于中央的海军六条舰船在九江——湖口水面巡弋,炮口与赣军相对;北洋军李纯部、倪嗣冲部开始动员,准备随时南下。

无疑,这一次鄂军的调动和开打的架势,让黎元洪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实实在在的秀了一把“副总统的存在感”,立时引得舆论、民情的拥护,甚至连孙、黄二人和远在云南的蔡锷也接连拍发电报,请“副总统调停”。

1月4日,北京的大总统袁世凯在居仁堂召开国务员会议。与会者有:总理赵秉钧、内政总长朱启衿、外交总长梁如浩、陆军总长段祺瑞、财政总长周学熙、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章宗祥、教育总长孙毓筠、农林总长王人文、交通总长胡惟德等人。还有以次长身份出席的梁士诒、陈宦,以及特邀列席的毅军总统姜桂题、执法处长陆建章、拱卫军司令官段芝贵。

且不说袁世凯在国务会议上的大光其火,只说段祺瑞待会议一结束就急忙赶回陆军部。

刚刚从烟台返回的曲同丰、因处理张振武、方维而特从蒙边多伦镇守使任上调回北京出任陆军高等军事裁判处长的傅良佐,还有从军学司转任军马司的徐树铮,三人早已经等候总长多时了。

今日的局面,实在是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以来最为严峻的一次。奉召来此等候的仨人亦有心理准备,一见段祺瑞回来,徐树铮在门口就连声发问:“总长,会开得如何?拿出对策了吧?”

“进去说,地图。”

徐树铮、傅良佐赶紧进门找了一份民国全图(实际就是大清国全图的版本,换了一个题头而已)挂在墙上。段祺瑞叫抱着双臂眯眼看了一会儿,侧头道:“鄂皖赣边的图纸。”

徐树铮找到图纸,挂了上去。

“你们看,第九师之十八旅进驻大冶,前哨在兴国州(阳新),与赣军左翼侧后相接;鄂军第二师王安澜部开向黄梅;鄂军第一师黎天才部从襄郧进逼豫西、豫南,新编第三师有向罗山、信阳进逼的迹象。何向东摆出四面出击的架势,意义何在?”

曲、傅二人刚刚回京不久,对湖北情况很不了解,乃把回答总长提问的机会让给徐树铮。

徐树铮凝神看了一会儿地图,说:“他有三个目的。第一,配合黎元洪的调解通电,摆出拉架的阵仗,这个阵仗背后有一句狠话——谁敢挑起战端就是鄂军的敌人,不论南北;第二,何向东又生染指河南的心思;第三,他实际上还是站在南方一边,如今中央政府军强,赣军弱,他派实际上是一个师的十八旅进驻大冶,肯定有掩护赣军左翼的企图,还可随时根据事态发展支持赣军作战。泉公,何向东越来越难以对付了,必须调出湖北。清节兄,你那边不是说巴布扎布闹得厉害吗?”

傅良佐正要回答,段祺瑞断然道:“又铮莫扯远了,先说眼前,再说蒙匪。”

“是。”徐树铮欠身应了一句,又道:“赣军、湘军与鄂军早有结盟的传闻,何向东与欧阳武似乎私交不错,陈次长(参谋次长陈宦)回来说,赣军选拨了四十多名原本带兵的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三章 【黎某秀存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