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渊气得冒火,南宫望和庞誉不给他面子就罢了,苏伦也同样不给他面子,这让他很生气,苏伦走后,夏渊一巴掌拍在那茶几之上,几乎要将整个茶几拍碎开来。
和他一同前来的大理寺的成员都是心头一惊,昌王的脾气是出了名的爆裂,南宫望和庞誉不给他面子,情有可原,毕竟双方是对立的,彼此明争暗斗不断。
但苏伦,不是和昌王对立,昌王一脉也有着拉拢苏伦的意思,只是被苏伦拒绝了,但这也不妨碍昌王对苏伦的欣赏。
结党营私,党争在现在的朝廷之上已经很明确了,昌王派系,世家门阀派系,和中立派系,苏伦便是立于中立派系,这也是归属于皇帝的派系。
只是皇帝派系之中,许多强硬派存在,让其他两个派系不得不投鼠忌器。
尤其是上将卷和老将军两位,那是国之柱石,八十多岁了,身体依旧硬朗,只要这两位不倒,现在的局面也就不会出现多大的改变。
可谁都知道,这两位,现在是垂垂老矣,谁也不知两位老帅还能支撑多久,这两位已经是从圣祖皇帝起兵以来,就一直征战四方知道现在。
按照他们的年纪,本应该退隐颐养天年了,但国家局势如此,让两位老人不得不继续为国操持,这是当今皇帝最愧疚的两位百战老帅了,但他没有办法。
这两位老帅若是离职,原本凝聚的大夏军队,将一朝分崩离析,至少在老帅带领的将帅之才独当一方之前,他们还不能退。
而这也是世家门阀派系和昌王派系迟迟不敢动手的缘故,但随着这一战,上将军一战建功,瞬间给了这些人一种危机来袭的紧张感。
蒲甘被灭,吐蕃被镇远侯打得抬不起头,西域版图之上,大夏军队严防死守,剩下的威胁,就只剩北部胡人和东部倭人,倭人没有和大夏正面叫板的实力,所以他们的主要目标,便是趁着大战打响,看看是否能占据高句丽。
占据高句丽,是倭人最主要的目标,借此可以直接威胁大夏东北各省,而此时他们还在海上,登陆战倭人不占优势,若是让他们上了岸,那时候想要再驱逐取出,问题就大了。
南部最大的威胁解决,蒲甘王朝纳入大夏版图之中,上将军只需要再拿下不管是高句丽还是吐蕃,东亚格局将彻底稳定,大夏最主要的对手,将变成胡人和西域各国。
陆上作战,大夏还真不怵任何国家。
而一旦让上将军大业得成,不管是世家门阀还是昌王,都将彻底失去机会,所以他们不能坐视不理这种局面的出现,尤其是昌王。
昌王最渴望坐上那把象征着大夏权力巅峰的椅子,一旦上将军连战连捷,他将会彻底远离那个位置,而世家门阀的联盟,要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们不希望皇帝下台,只希望将皇帝架空。
当然,也不乏有野心之人,但前提是他们能架空皇帝,然后这些野心家才会有机会,这一切都建立在皇帝被架空的情况下。
在上将军和韩铁戟没死之前,这件事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两位有着大夏军队的绝对掌控力,他们也曾想掌控一部分军队为己所用,最后也只不过合力推出了一位庞誉。
并且,庞誉还不是完全为世家所用,大多数时候,他都只为世家门阀序列的其中一位大佬所用,也正是那位大佬将他推到了这个位置上的。
可以说,若是那位大佬不同意,庞誉就和世家门阀没有多大的联系,甚至于都不会给他们世家门阀任何面子,他手中的军队,只为那一人而动,这一条命也只为那一人而死。
当初庞誉有无数次机会,在西北地域对阵胡人的时候,可以直接投身于上将军麾下,但庞誉却都坚定不移,以至于最后皇帝不得不以一个理由将其换下来。
若是他愿意为国效力的话,上将军也会倾囊相授,毕竟在此之前,上将军都认为,庞誉是能接他的班的人,只可惜,庞誉没有选择和他们站在一边。
没有选择和大夏百姓站在一边,毅然选择了那位救命恩人。
这是让上将军感到无比惋惜一件事情,若是庞誉愿意接班,他也不至于如此高龄迟迟不愿卸下身上的重担。
上将军是前朝的人,也是本朝的开国元老,吃过了那一段战乱时期的苦,知道百姓疾苦,很清楚若是国家继续乱下去的话,对于百姓将会是何等困苦的生活。
就拿内乱的那一段时间来说,整个大夏的物价飞涨了十倍有余,国家国库存粮存银不足,根本无法进行有力的管控,一石米有时候甚至卖到五两银子一石。
而这已经算是很恐怖的价格了,粮价上涨,吃不起米粮,其他的物价也跟着飞涨,整个国家随时处于崩溃的边缘。
若非当朝皇帝年少有为,手段强硬的击溃了自家王叔,并且以强硬手段从哪些大肆屯粮不放,妄想发一笔战争财的商户手中压下粮价,大夏绝对不会有任何的喘息之机。
但也因为这样,几乎让国库处于彻底亏空的状态,甚至于连禁宫皇后娘娘执掌的内库,有时候都不得不拿出钱财了填充国库,国库在内乱平息的三年内,几乎年年处于财政赤字状态。
这也是为何,蒲甘王朝侵入大夏,皇帝却没有立即组织战争将其驱逐出去的缘故,不是不想,而是无力,没有钱粮这个仗没办法打。
就算是经过这漫长的修养,大夏逐渐恢复元气,但实际上,皇帝很清楚,大夏的根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