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管家和老爷嘀咕了几句之后,谭老爷走进书房。/p
蒲管家往砚台里面倒水磨墨,谭老爷拿笔铺纸,写了一封信。/p
信封上写着“茅知县亲启”的字样——茅知县是一个大忙人,送走钦差大人之后,他就回县衙去了。/p
今天上午,茅知县失态且失礼,所以,他有点后悔。/p
这也难怪,他怎能预想到皇上派钦差大人到歇马镇来呢。/p
本来,谭老爷想在席间提赵仲文的案子的,但由于章大人的突然造访和钦差大人的突然驾临,谭老爷一直没有机会跟茅知县谈案子的事情。/p
蒲管家接过信封,装进袖筒里面,然后走出院门,直奔县衙而去。/p
此时,欧阳御史和曹锟、赵庭臻已经回到兴隆客栈,并且站在客房临街的走廊上。/p
欧阳御史看着蒲管家由北街而来,朝县衙走去。/p
蒲管家脚步匆匆。/p
县衙前面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小一大两个牌坊,第一个小牌坊上面雕刻着“君县县衙”四个隶属书大字,第二个大牌坊上雕刻着“公正清廉”四个魏碑大字。/p
县衙的大门是一个两重檐,歇山顶,殿顶式牌楼。/p
七级台阶上是一个过膝石门坎,分布着铜铆钉的大门洞开,在大门右侧是一个鼓架,鼓架上有一面很大的鼓。/p
大门左右两边各站着两个衙役,四个衙役两脚叉开,双手背在身后,腰上挂着一把朴刀。/p
蒲管家走上台阶的时候,一个衙役走上前来,和蒲管家点了一下头。/p
每年年底,谭家都会送人事给县衙,谭家送人事的人就是蒲管家,衙役们跟蒲管家很熟。/p
蒲管家从袖筒里面拿出信封和四锭银子递到衙役的手上。/p
衙役看了看信封上的字,将一锭银子揣进袖筒里面,三锭银子扔给另外三个衙役,然后领着蒲管家走进大门。/p
衙役领着蒲管家沿着东耳房前面的长廊,一路向北,穿过正堂和二堂东边的侧门,进入后堂,走到东厢房北边,右拐进入一扇小门,小门外是一个花园。/p
知县大人一般住在后堂,但君县的县衙与众不同,君县的后堂是县丞、师爷、主簿和押司办公的地方。/p
知县大人住的地方在花园里面——花园深处还有一个很大的院子。/p
穿过一段回廊,在后堂的北边,花园的西边,有一个掩映在十几棵苍松翠柏下的院落。/p
衙役轻轻推开院门。/p
院子里面有三间正屋,四间东西厢房。/p
茅知县正坐在正屋门前的长廊上看书。/p
他坐在一张红木躺椅上,躺椅旁边放着一个镂空圆凳,圆凳上放着一壶茶和一个杯茶。/p
茅知县将手中的书放在圆凳上,慢慢站起身,他已经看见跟在衙役后面的蒲管家:“蒲管家,您怎么来了?”/p
衙役和蒲管家沿着连接东厢房和正屋的长廊走到茅知县的跟前。/p
“茅知县,我们老爷让我送一封书信给您。”蒲管家笑容可掬。/p
“我刚从谭家来,有什么吩咐,谭老爷知会一声不就行了吗?干嘛还要蒲管家亲自跑一趟呢?”茅知县眼角、嘴角上都挂着微笑。/p
“今天头绪太多,老爷没有找到机会跟大人说话。”/p
茅知县站起身,从蒲管家的手上接过信封,打开信封,掏出信纸,将折叠在一起的信纸慢慢展开。/p
一分钟以后,茅知县走到衙役跟前:“卓朋,你领蒲管家去跟尹县丞说,明天辰时安排赵家人和赵仲文见一面。”/p
“该让赵仲文和家人见一面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怎么不知道变通啊!这么点小事都办不好,还要让谭老爷出面,让蒲管家受累跑一趟。”/p
“老爷还有什么吩咐?”卓朋道。/p
“没有了,你把我的话带给尹县丞就行了——跟和师爷说也行,不但明天,以后,只要赵家人想见赵仲文,都不要刁难才是。”/p
“卓朋明白——卓朋这就去跟尹县丞说。”/p
“蒲管家,你等一下。”/p
蒲管家转身站住。/p
茅知县走到蒲管家的跟前:“请蒲管家转告谭老爷,赵仲文的案子,我一定会秉公办理;卓朋,你告诉尹县丞,让他好生照顾赵仲文,不要委屈了他。”/p
“卓朋明白。”/p
卓朋领着蒲管家原路返回到后堂。/p
此时,赵长水正站在后堂的台阶下和站在台阶上的尹县丞说话。/p
尹县丞四十五岁,他的头戴黑色乌纱帽,身上穿着官服。/p
赵长水的手上提留着几盒人参,几锭银子还在他的袖筒里面。/p
很显然,尹县丞没有接受赵仲文的见面礼。/p
“县丞大人,我们老两口就是想见一眼儿子,眼瞅着这天气越来越冷,我们想给他送一点过冬的衣服。”/p
“案子的事情,我们相信知县大人一定会秉公审理,我们只是担心儿子仲文吃不了这样的苦,他从小身子就单薄,什么时候遭过这样的罪啊!”/p
“赵长水,知县大人有令,人命关天,事关重大,在审案之前,赵仲文不能见任何人,我尹治平有心帮你,但没有这么大的胆子破坏衙门里面的规矩。”/p
赵长水扔下雨伞,双膝着地,一口气给尹县丞磕了三个头:/p
“尹大人,你大慈大悲,可怜可怜我们老两口,我们只求见仲文一面,只见一面,以后,我保证不会再来烦扰大人。”/p
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