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仙侠修真>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第38章 贺铸(十四首)(2)
笳鼓动:笳声、鼓声都是军乐,这里用来表示战争。

《渔阳弄》:指祢衡所作的《渔阳参挝》鼓曲。参挝(zhua抓):是击鼓之法。见《后汉书·祢衡传》、《世说新语·言语》。参挝亦作掺挝。弄:指小曲。

《思悲翁》:汉《铙歌十八曲》之一。这里借以指战曲。

请缨:投军报国。缨。绳子。《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天骄种:指边地民族的统治者。天骄是“天之骄子”的略语。汉匈奴单于自称“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这三句是说不能为国效力,俘获侵略者,连宝剑也在西风里怒吼起来。

桐:指用桐木制的琴。目送归鸿:嵇康《赠秀才入军》诗:“手弹五弦,目送归鸿。”这两句是说望着远去的归鸿,弹起七弦琴,借此寄托自己不遇之感。

【简说】

程俱在《贺方回诗序》里说:“方回少时,侠气盖一座,驰马走狗,饮酒如长鲸……方回仪观甚伟,如羽人剑客。”可见本词是作者自我形象的刻划。

上片是追忆少年时结交游侠,彼此肝胆相照,死生与共。一起痛饮酒家,以骑射为乐。下片叹往事似梦,如今失意沦落,职位卑微,虽然边境有事而仍请缨无路,词中充满慷慨激愤的情绪,词风与苏轼词接近。

石州引

薄雨初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1雪。还记出关来,恰而今时节。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已是经年,杳杏音尘多绝。欲知方寸2,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3。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4。

【注释】

1龙沙:指塞外。

2方寸:指心。

3丁香结:丁香花蕾丛生,比喻人的愁思不解。李商隐《代赠》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4厌厌(yan烟):同恹恹,烦恼、愁苦。这句是说两地相思,触景生情。

【简说】

上片先写目前景物,用薄雨初晴点出空阔的春意;长亭柳色是春意所在,已被远客折下。归鸿是写雁归人不归;龙沙雪消,东风又起,足见自身羁留之久。“犹记”一转,从而今时节想到前次出关,两者景物相同,见景生情,别恨也由此而来。

下片仍从“犹记”展开,追叙出关之前的芳酒清歌。“顿成轻别”点出“愁”从“别”字而来。“回首经年”以下叙别情,并与“犹记”二字相呼应。“欲知方寸”五句,用“共有几许”设问,以“芭蕉不展丁香结”作为回答,是一气呵成。结末两句,写两地相思,即同向春风各自愁之意。

张炎说:“贺方回、吴梦窗,皆善于炼字面,多从温庭筠、李长吉诗中来。”(《词源》)王灼也谈到贺铸写作本词时再三推敲,力求精工,“贺方回《石州慢》,予见其稿,‘风色收寒,云影弄晴。’改作‘薄雨收寒,斜照弄晴。’又‘冰垂玉箸,向午滴沥檐楹,泥融消尽墙阴雪。’改作‘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消尽龙沙雪。’”(《碧鸡漫志》)

踏莎行

杨柳回塘1,鸳鸯别浦3,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3。返照迎潮4,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5:当年不肯嫁春风6,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释】

1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2别浦:江河的支流入水口或汉口。

3红衣:红色的荷花花瓣。芳心:莲心。

4返照:夕阳的回光。潮:晚潮。

5骚人:诗人。屈原作《离骚》,因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诗人。李白《古风》:“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6嫁春风:语出韩偓《寄恨》诗:“莲花不肯嫁春风”,张先《一丛花令》词:“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简说】

这是一首咏荷花的词。作者咏物托情,以荷花自喻。通过荷花高洁脱俗,耻于与群芳为伍,在秋风中自嗟自叹的遭遇,寄寓自己孤芳自赏,失意寂寞的矛盾心理。

古人习惯于以香草喻美人,以美人喻君子。屈原的《离骚》,《楚辞》以及《诗经》中比比皆是。《踏莎行》就沿用了这一惯例,以荷花喻美人,以美人自喻。“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中的“红衣”、“芳心”,系拟人化手笔,将荷花比作有形有感的美女。以荷花无人赏识、孤苦寂寞、芳华零落来寄寓词人自己孤芳自守、美人迟暮的哀感。巧妙地将咏物、拟人、托寓结合在一起,虚实相应,神形兼俱,堪称化工之笔。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此词《骚》情《雅》意,哀怨无端,读者亦不自知何以心醉,何以堕泪。”

作者还善于在情中布景,使情景交融,增强艺术感染力。“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短短的十五个字,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兼,深幽荒僻的环境氛围;“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三句,将荷花在塘浦内屡经朝暮,饱受晴阴,莲舟道阻,蜂蝶不来,自开自谢,只能与想象中的诗人倾诉心中的愁闷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情中布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使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将进酒(即梅花引)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1,漫漫


状态提示:第38章 贺铸(十四首)(2)--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