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大凤雏>NO.606 江东易主,曹操惊惧

离愁凄苦,更何况双方关系对立,所以郭嘉离去,庞山民并未相送。

一架轻车缓缓的离了柴桑,往渡口而去,此时的庞山民却于府衙之中,愁眉不展。

且不提放归郭嘉一事,便是柴桑城中一众江东将校如何安置的问题,就令他颇为头痛,揉了揉额头,环视大殿,却发现到场的江东将校,只来了十之三四,太史慈,朱恒,徐盛等皆称病不出,这种沉默的对抗似乎是在告诉庞山民,他们已经打定主意,致仕而去了。

而庞山民却心中难舍这些人才不能为荆襄所用,若太史慈,朱恒等人归隐乡间,只需要数年功夫,就能从一纵横疆场的江东上将变为一只知耕锄的乡野村夫……

但凡上将,总要经过鲜血和战场历练。

庞山民于朝堂之上无心政务,便早早散朝,堂内诸将悉数离去后,庞统见庞山民仍苦苦思索劝降之策,出言劝道:“兄长,若子义等人不愿归降,便放过乡里,予其自有,沙场战将,我荆襄不缺……”

庞山民闻言却叹,对庞统道:“荆襄有今日盛况,皆我等一点一滴经营而来,若是往日,士元会劝庞某放归良将终老山林么?荆襄立世之本,在于收拢人才,庞某自然不会将我荆襄繁荣之根本忘却,士元这般言辞,还请勿要再言。”

庞山民说罢,庞统猛然醒悟。

庞山民思索片刻,对庞统道:“士元。且与庞某一同往子义住处拜会。”

庞统闻言点了点头,随即便明白庞山民就是是何打算。

当下江东将门,太史慈为其魁首,无论武艺德行,江东诸将尽皆拜服,若可说通此人,再劝别人,也比较容易。

二人离了府衙,不多时候便至太史慈于柴桑的临时府邸,庞山民见偌大宅院。甚至连个通传的老仆都没。颇为感慨。

二人径入太史慈府上,只见堂中太史慈正独自一人,打点行装,庞山民见状对太史慈道:“子义之病。乃思乡之症吧。”

太史慈闻庞山民声音。面上闪过一抹尴尬。再怎么说如今孙权已降,太史慈若日后于江东生活,少不得仰唐王鼻息。今日不欲去朝堂点将,太史慈只能以拙劣的称病借口,回避与庞山民相见,而如今行藏被庞山民拆穿,太史慈苦笑一声,对庞山民道:“唐王怎会至慈寒舍之中……”

庞山民闻言勉强一笑,对太史慈道:“子义去意已决?”

太史慈闻言点了点头,对庞山民道:“家母年迈,且年内又遭逢疾病,慈不想日后后悔,所以欲归返乡里,奉养老母。”

庞山民倒理解太史慈这般行为,思索片刻道:“既然如此,庞某予子义长假便是,至于致仕一事,还望子义勿要再言,如今公瑾,子敬皆于我荆襄为官,庞某心得江东,子义亦当与之重逢。”

想到周瑜,鲁肃,太史慈犹豫片刻道:“即是友人,终究有相逢之时,此事还是不劳烦唐王费心,至于辞官归隐,慈之前便早有打算,就算唐王此番不得江东,慈亦会于吴王提及归隐一事。”

太史慈情真意切,庞山民一时间倒不知当如何再劝,庞统见状,不禁插言道:“太史将军若归返乡间,以何谋生?”

“正值壮年,慈尚有一把子力气,奉养母亲毫无问题。”太史慈说罢,将背囊跨于肩上,对庞山民道:“若唐王日后有暇,可往慈家中做客……”

说罢,太史慈便欲起身而去。

庞山民见状心中大急,对太史慈道:“子义还请三思。”

“此已是三思而行。”太史慈召过府门前那匹神骏的胯下战马,翻身而上,对庞山民道:“唐王初定江东,想必政务繁杂,慈不便多作打扰,这便归去。”

太史慈说罢,一骑绝尘离了府邸,往城门而去,遥望太史慈离去背影,庞山民嗟叹许久,口中喃喃道:“恐怕日后往子义府上打扰的,除庞某外,亦有公瑾,子敬,庞某不信子义能够做到铁石心肠。”

难阻太史慈离去,庞山民只得待程普,周泰等人,引水军纳降之时,再做劝说。

除太史慈外,程普这三世老臣亦被江东将校所景仰,庞山民也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欲劝说程普归降之后,再劝旁人……

又过一日,江东水军浩浩荡荡的停泊于柴桑渡口,随船同行的甘宁与程普,周泰等人一道下船,与庞山民相见。

程老将军依然如太史慈一般,不肯归降,蒋钦,周泰虽忠于孙权,然而水寇出身的他们却难挡甘宁蛊惑,长江三大水匪倒是于庞山民麾下齐聚一堂。

江东水军继步军后归附荆襄,也就代表六郡之中,再无人会阻挠关羽,张飞二人接掌城池,此番平定江东,落下帷幕。

庞山民于柴桑大宴群臣三日,荆襄文武尽皆醺然,而庞山民却于得闲之时,独自一人往返于程普,黄盖等人的府邸之中,劝其归降。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程普,黄盖终究是耐不住庞山民的诚挚之意,表示愿继续于水军之中为将,二位江东老臣尽皆归附,也令庞山民心头消减了不少因郭嘉,太史慈不肯归降所带来的惆怅之情。

不过一月,江东覆灭。

而郭嘉的身影也再次出现在了河北朝堂之中。

原本以为郭嘉被荆襄做掳,必无幸免,曹操已经许久未睡过一个好觉。得知郭嘉被庞山民放归的消息,曹操欣喜若狂,引朝中文武亲迎郭嘉于邺城城前。

郭嘉再见曹操,却发现短短数月,丞相两鬓已斑。比之他离


状态提示:NO.606 江东易主,曹操惊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