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是因蝗虫而引起,蝗虫是一种迁飞性极强、食性极杂、爆发危害的害虫,一旦大面积发生、起飞,遮天蔽日,其薄薄的翅膀高频率震动着空气,其声如狂风呼号和飞机的轰鸣,势如雷霆万钧,落地后,庄稼、杂草甚至连树皮都被吃光,真个是:飞蝗蔽天、赤地千里、禾草皆光、饥荒四起,饿殍遍野。
裴妼记得很清楚,长安城外的村庄,巷无炊烟,野多枯骨,萧条惨状,目不忍睹。
一旱一涝,最容易发生蝗灾。
这些天,裴妼都在疯狂的查阅各种书籍,希望能从书籍中寻找到消灭蝗虫的办法,遗憾的是,除了用鸡鸭和火攻之外,并没有其他行之有效的办法,甚至于,很多书籍都在说,蝗灾是上天对皇帝失德的惩罚。
首先,要否定蝗灾与皇家无关,皇帝下罪己诏,对皇家威严,有极大的损伤,明年的蝗灾,让士族对皇家又有了攻讦的借口。
此时,她的心境已然发生了更多的变化,这万里江山,既然是她裴家的,那么,她更应该无怨无悔,全力以赴,护卫皇家的尊严。
裴妼到处收购鸡鸭,询问蝗灾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宫中,皇帝和太子殿下同时派人传召,命裴妼入宫见驾。
裴妼略一思索,将近日整理出来的书稿笔记带上,从容进了宫。
父子俩同时出现在甘露殿的情况,很是少见,除了父子俩,裴妼还见到了祖父和两位丞相。
这是裴妼第一次直面朝堂,心中未免有些忐忑,却极力保持士族女郎的优雅端庄,缓步上殿,叩拜行礼。
宣宗皇帝请裴妼坐下说话。
裴妼把书稿放在脚下,宣宗沉声道:“裴妼,朕听闻你不仅四处收购鸡鸭,还到书院,藏等处,寻找灭蝗之法,此是为何?”
裴妼从容的抬起头,平静的说,“陛下,臣妾认为,明年夏秋时节,长安城外,有可能会发生蝗灾。”
宣宗顿时忧心忡忡的看向裴商,裴商脸色一沉,斥责裴妼,“妼儿,这件事,容不得你胡闹,陛下乃是明君,怎么会发生蝗灾。”
“裴大人,请问,汉代时,可有明君?”
不仅是裴商,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一笑,裴妼一本正经的称呼祖父为裴大人,显然是和裴商的政见不一致。
裴商的脸色更加阴沉,“文帝,景帝,武帝,光武帝,都算是有道明君。”
裴妼微微翘了翘嘴角,“裴大人,那昭帝,成帝,冲帝,质帝可算是有道明君?”
裴商的胡子都翘起来了。
太子殿下一看势头不好,赶紧接过话,“自然不如前几位明君。”
裴妼满意的一笑,“裴大人,这些天,臣妾翻阅了能够查到的所有史料,昭帝,成帝,冲帝,质帝在位期间,并无蝗灾的发生,倒是那几位有道明君在位时,平均每五年就会有一次大规模的蝗灾,所以,臣妾觉得,蝗灾,只能算是天灾,与君王无关。”
她把做好标记的几份笔记拿了出来,宦官赶紧接过来呈给宣宗。
裴妼这才说道:“陛下和太子,以及诸位大人可以看一下,这是我连日来整理的前人经验,同时,我已经找出蝗灾的产生条件,大致来说有三个主要方面:一是水旱交替环境,例如沿河两岸;二是杂草丛生的环境;三是不太低的越冬期温度。越是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越容易爆发蝗灾,因此说,蝗灾与气候有很重要的关系,我曾经派人走访了长安城附近的很多农民,详细询问了近十年来的气候,以及六年前那场蝗灾发生时的情景,这是我整理的另一份资料,也请陛下,太子殿下和诸位大人看一看。”
众人虽然还没有看资料,但是,裴妼严谨认真的态度,令众人刮目相看。
太子殿下看的尤为认真,不一会儿,他问道:“表妹,你认为鸭子可以消灭蝗虫,所以,才会大量的收购鸡鸭?”
裴妼点点头,“鸡鸭吃蝗虫,毕竟只是事后补救,我派人走访的时候,有一位年长的老农说,可在黑夜之时,挖深坑,在深坑之中,点上火种,蝗虫见到火光,自然会扑上去,这个方法,要比鸡鸭吃掉蝗虫,更为快捷有效。而且,我根据蝗虫产生的特点,总结出一个办法,只是不知道是否有效。”
宣宗皇帝点点头,“妼儿但说无妨。”
裴妼挺直了腰,“臣妾认为,应该清理杂草丛生的低洼地,水旱交替的环境一旦消失,蝗虫也就没了泛滥的土壤。陛下可以召集逃籍的百姓,将低洼地按人头分给他们,三年之内,不收税赋,让他们努力耕种,改善土壤,蝗虫喜欢吃高粱,小麦,谷物,那么,就让他们种一些树木,比如说杨柳树等,那些树木生长快,三五年之后就可以成材,届时,朝廷可以将树木买来,作为各城池以及官道两旁的行道树。”
“他们不种粮食,吃什么?”逃籍流民,一直是朝廷的大隐患,所以,这个方法,可谓是一举两得,宣宗皇帝已经是动心了,再看看众位大臣的反应,也是出奇的一致。
“自然是皇家供应了。”裴妼慧黠的一笑,“我们裴家,可以出一部分,两位丞相,肯定也想为皇家效力吧。”
两位丞相哪里敢说不好,直言道:“裴县主此举,善莫大焉,臣等愿意为朝廷分忧。”
如此详实的数据,定然不是裴妼胡编乱造,众人在心里,已经相信了七八分,尤其是宣宗皇帝和太子,更是喜不自禁,蝗灾一出,皇帝是免不了一分罪己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