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青春校园>穿越之盛世独宠>146 江山初定(1)

蒙兀人抹华梨的加入让渤海国君完颜钦茂又忧又喜,喜的当然是有了能打仗的人,说不定可以捞更多好处,忧的是万一大虞生气他们窝藏钦犯打过来怎么办。图撒合里自要劝他勿激进,大虞的实力不是现在的渤海国能碰的,不然,只有学安南、琉球、高丽一样,被人并入版图,失去国格。不过,已把蒙兀人当兄弟的鲜卑人显然不以为然,所谓的稍有收敛也仅是在河流可通航的春夏季节老实点,平日欺负汉商,或往安达劫个道什么的没少干,给安达的油煤钻井、开采造成很多影响。

按枢密院的策略,一开始派了锦衣卫与图撒合里手下的人接触,听闻他拒绝了好些人的游说,坚决不碰王位,但表示如果情况危急,会考虑换个国君,毕竟完颜氏别的不多,旁支最多。

奉命守安达的是钟鼐翟竣这对好基友。当钟鼐听到图撒合里是个大忠臣时,决定把一路从金微山晃荡到赛音山的权渠闾勾引过来,让他和抹华梨对掐。

寒冬腊月,被翟竣一路撵着往东跑的权渠闾成功地沿着旭烈当年走过的路,进入大鲜卑山,再往北绕过安达,看到了小小的木兰炊烟袅袅。在某个阳光温和滴水成冰的大晴天里,木兰护军又屁颠屁颠地去安达附近扫荡煤车油桶时,权渠闾的千把人进木兰去取暖了。钟鼐和翟竣高兴地把这些鲜卑人都削了脑袋,只留十个放跑回木兰。死里逃生的十人进了村一看,好多好多不认识的人马!吓死本宝宝了!马上涕泪俱崩地跪地唱征服。

或许同出自大漠高原的缘故,彼此语言勉强相通,鸡同鸭讲之下,权渠闾大致让这些人明白了他打的主意和抹华梨一样。一回生二回熟,十人一时犹豫是带着大部队赶紧往依兰告状,还是让这些人去帮忙报个仇,证实他们有诚意。这时大虞骑兵列队逼近,大家伙儿不约而同地先跑为敬。

鲜卑人带着匈奴人到了依兰城门下,守军哪敢开门,马上派人通知图撒合里,只放两个吊篮,一边吊一个人上来汇报情况。这下搞笑了,你去打劫,被人砍了,回头自己家被另一波人占了,还带着抢地盘的人来家里,再抢下一波么?

图撒合里牌灭火器再一次赶到时,木兰已经成了大虞地盘,九个鲜卑人和匈奴人在依兰城外哆哆嗦嗦安营扎寨,两个报讯人关在城中大牢里,吃得油光满面。当务之急不是找大虞要木兰,人家忍到现在才发难,已经够给面子了,要紧的是,怎么处理这一千多匈奴人。权渠闾想的是先找地方过冬,如果依兰闭门死守,那他就只能去附近打牙祭,如果能进去,他不介意去宁古塔混混日子。图撒合里头疼不已,却接到随他其后而来的迎匈奴使节入城的旨意,只得怒气勃发地开了城门,迎入权渠闾,当然,他只能带十人随扈。剩下继续蹲城外的匈奴人怎么办?自己找吃的呗。倒霉的是依兰周边的小村落,粮食被褥一样不剩,只得逃往宁古塔。

怨声载道的流民没有让完颜钦茂改变主意,他对于能再次‘收降’一批武装力量很自豪,不顾图撒合里的劝慰,无视大虞要求引渡抹华梨和权渠闾的正式警告,给了权渠闾官职,并命其一干人为‘忠孝军’,然后一群武夫开始众议如何解决‘木兰’问题。不出意外的,完颜钦茂要求耶律氏在依兰配合大军‘防守’大虞,若大虞先动手,则可攻之。领军的居然不是给渤海国惹来**烦的两个异族人,而是拓跋氏的领头人拓跋益。

与其说拓跋益想挑衅大虞这头怪兽,不如说他失去木兰后,想从耶律氏手里抢过依兰,控制这座最大的贸易城市。

这种嫉贤妒能,滥权营私小人,因手握兵权,有拥立之功,一直占据高位,扰乱纲纪,和懦弱无能却性好猜忌的完颜钦茂简直是作死二人组。图撒合里开始考虑要不要换一个主子来效劳,但显然拓跋益比他着急。大军甫到依兰,拓跋家的将领就要求图撒合里大冬天的跟着去巡城探营。他自己身边二百人,只让图撒合里带两个小厮。傻子都知道他想干嘛,不就杀了图撒合里嫁祸给大虞么,老套路了。幸亏图撒合里没愚忠到这地步,看情况不对,自己人出不了城回宁古塔,干脆带着亲随打开城门,跑木兰去了。追在身后的渤海军被大虞骑兵射死几百人,其中包括第一次领兵出征的那个拓跋将领。

一时间渤海国群情哗然,依旧信赖鲜卑人的完颜钦茂认定图撒合里是内奸,里应外合事败才出逃,要把所有耶律族人及其依附者关进大牢,并下令夺回木兰。

这时宁古塔城内突然出现许多‘传单’,言明拓跋益先是设计在木兰偷袭大虞,挑起纷争,事败后欲杀掉识破他诡计的图撒合里,嫁祸大虞,而大虞只要权渠闾和抹华梨的性命,对木兰平民秋毫未犯,并允许他们随意离开,流民入京求助被拒之门外,再回木兰仍得到大虞庇护,中华上国是仁义之师。以耶律氏为首的许多地方豪族爆发起义,杀了替完颜钦茂传旨的特使和鲜卑人扶持上位的地方官员,在伯力组军自立。图撒合里知道后,立刻致信族人,说他已决心投虞,望族人以保全民众为首要,勿割据一方。

百姓公认图撒合里‘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有治国经世之才’,对把持朝政又残暴无能的鲜卑人极端不满,众口一词地认定拓跋益暗杀忠臣图谋篡位,而国君昏庸不分贤愚,大失所望之下,纷纷逃向伯力。

钟鼐翟竣兵临依兰


状态提示:146 江山初定(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