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稿上详细记载了,闻先生当年是如何和只是王爷的永和帝相识,又如何取得永和帝的信任,后来又如何做了永和帝的谋士。
然后他跟随永和帝去了封地,又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再后来,他开始有意无意的鼓动永和帝起兵造访。
当泰宁帝派遣文官到封地查探的时候,闻先生如何利用这些文官激怒永和帝,挑起永和帝的怒火以及造反的雄心壮志。
永和帝在他的劝说鼓动下,终于决定起兵造反。
之后的记录,就是一部战争史和阴谋史相结合的文字。永和帝造反的过程,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阴谋阳谋。这些阴谋阳谋里,几乎全都有闻先生的影子。
可以说,闻先生这辈子最辉煌的成就,就是鼓动永和帝造反,并且全程参与其中,最后又扶持永和帝登基上位,替永和朝打下坚实的基础。
宋安然手里拿着手稿,感觉有千斤重。这些手稿就是第一手的历史见闻记录,对历史研究来说,这份手稿的价值难以估量。
同理,这也是一份乱臣贼子的认罪书。要是这些手稿流落出去,那整个天下都会随之哗然,只怕元康帝的帝位都会受到动摇。
看了这份手稿之后,宋安然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永和帝得位不正这话究竟多么的正确。
永和帝起兵造反,推翻泰宁帝,全程充斥着各种阴谋诡计。
靠着这些阴谋诡计,永和帝所向披靡,不仅干掉了泰宁帝,还干掉了其他兄弟,最后文成武功,永载史册。
这份手稿,宋安然从白天看到晚上,又看到就寝时分。
看完了这份手稿,宋安然心头久久不能平静。
这份手稿太珍贵了,珍贵到宋安然不忍心毁掉。
可是很显然,这份手稿又格外的危险。要是被人发现,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宋安然思量再三,最终她还是没舍得毁掉手稿。她重新将手稿放回匣子里,然后收在柜子里。
至于将手稿留下来要做什么,宋安然还没想好。反正,这么宝贵的历史第一手资料,她肯定不能将其轻易毁掉。
深夜,宋安然久久不能入睡。脑子里想的全是手稿上的内容。
根据闻先生的手稿记录,永和帝会注意到年幼的玉漱仙姑,并将玉漱仙姑当做自己的禁脔,这里面也充斥着浓浓的算计。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才会有后面的一切事情。
至于是谁在背后算计,闻先生没有写明,只是隐晦了提了一句。
那一句话,宋安然没看明白。宋安然猜测,背后算计的人,要么是周家人,要么就是宫里面的妃嫔。
宋安然猜测妃嫔的可能性更大。
因为当时大周氏已经贵为皇后,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还是太子,小儿子又得永和帝喜欢。大周氏本人也被永和帝信任尊重。所以大周氏和周家根本就没必要利用玉漱仙姑,也就是小周氏来引起永和帝的关注。
永和帝关注玉漱仙姑,甚至将玉漱仙姑视为禁脔,这只会引起帝后猜疑,引起周氏姐妹反目成仇。
如此一来,幕后算计之人,就能坐享渔翁之利。既打击了皇后,又动摇了皇后的地位,连带着太子也受到了影响。
这步棋还真是老谋深算,让人不寒而栗。
可是偏偏闻先生对于此事只随意提了两句,寥寥数语的记载,根本无法窥探其中的真相。这让宋安然感觉很是不甘心,她真想冲到闻先生面前,让闻先生将事情说清楚。
一整晚辗转反侧,睡眠质量奇差。
等到早上醒来,宋安然就觉着精神不太好。不过幸亏年轻身体棒棒哒,吃过早饭后,宋安然又觉着浑身充满了力量,整个人都有了精神。
宋安然心里头计划着,等正月的时候,再抽空去见闻先生。希望闻先生不会这么快离开。
宋安然刚这么想着,白一就给她带回来来一个消息,顿时将宋安然震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通天观昨晚走水,整个通天观被烧成了一片灰烬,连里面的人也全部被烧死了,无一幸免。
宋安然闻言,只觉天旋地转。不可能的,闻先生聪明绝顶,老谋深算不可能葬身火海。
宋安然甚至有一种怀疑,这把火或许就是闻先生放的。有什么比死遁更彻底。
可是整个通天观都被烧成了灰烬,这会是闻先生做的吗?会不会是元康帝改变了心意,趁着改元之前的最后一天,将永和帝留下的人全部干掉。
宋安然心慌意乱,她怕闻先生葬身火海,这样的结果她无法接受。同时她又盼着闻先生真的借着大火的机会死遁离开京城。
宋安然没办法坐在家里等候消息。
她对宋子期请示了一句,然后就坐上马车急匆匆赶往通天观。
今天是大年三十,大家都回家过年了。大街上冷清清的。宋家的马车在大街上疾驰,就显得格外打眼。
马车带着宋安然赶到通天观,原本一大片宅院,已经全部化为灰烬。灰烬上还冒着浓烟,还有个别地方的火苗没有扑灭。
衙门的衙役将现场给围了起来,不准大家靠近现场。
住在附近的老百姓,纷纷跑出来看热闹,对着烧毁的现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宋安然看着如此场面,心中大痛。她在心里面一直祈祷着,闻先生千万不能有事,千万千万不能有事。她经不起这样严酷的现实。她不愿意相信,昨天还相谈甚欢的闻先生已经命丧火海。
偌大的通天观,已经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