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军在战斗中被唐军强击机部队的空袭杀伤了三千多人,损失了战车上百辆,着实让法国人有些肉疼。作为法军前线司令官的达武,立即向法国国防部汇报称:“……想要与唐军抗衡甚至击败唐军,我们必须有做好承受重大损失的心理准备。唐军在军事科技上的优势,是我们难以匹敌的。但是幸运又不幸的事情在于,法兰西和其他的欧洲盟友已经足够强大,我们是存在击败唐军的方法的。德国人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并且准备付诸实践。唐军在比利时只有十几万部队,而且装备和弹药补给都是有限的。只要我们能够以十倍唐军的兵力不间断地向唐军发动进攻,唐军一定会最终被打败的。这也同样意味着我们要承受十倍于唐军的损失,但毕竟有胜利的方法总比完全没有希望更好,对吗?”
欧盟军事委员会有总体的战争策略,其核心主轴即,肃清在欧洲大陆及北非等地的唐军部队,以海军作为屏障,保卫欧洲的安全,让唐人再无法插手进来。
欧洲人从开始就预感要取得这个程度的胜利,必然会付出重大的代价。但是很多欧洲的领导者和政客们都认为这个代价是值得的,欧洲从此可以摆脱大唐的钳制,走上**自主的道路,不用再看唐人眼色行事了。
当然很多人也是反对与大唐战争的,他们认为即便欧洲最终获得胜利,也不太可能实际得到什么好处,大唐失去了欧洲仍旧是强大的大唐,因为大唐的核心利益在东亚和北美。可是战争已经开启了,军人们在这个时候不能因为自己的见解而懈怠于战场,所以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想如何对付唐军。
达武的汇报还是在法国国防部之中受到了重视,法国政府开始效仿德国,发布了全国性******,筹备更大规模的攻势。
法德两国的动员程度令大唐都觉得震惊的,毕竟不是二战时期,法国和德国在本位面由于大唐给时代的马车安上了新发动机,所以跑得更快一点。拿破仑战争在本位面中基本上等于没有发生,欧洲得以平静地发展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经济发展和医疗进步,都使得两国的人口大副增长,两国总人口都在四千多万人,德国反而比法国更多一点,这是因为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一场低地战役,法德双方的进展都不顺利,被唐军打败,而且交换比十分难看。?通过这场战役,欧洲人也丢掉了唐军可能不如想象中那么强的幻想——唐军仍是这个星球上战力最强大的军队。为了取胜,必须武装更多的士兵,制造更多的军事武器。
在战前,法军常备军规模约40万人,德军稍多一点也不过55万人。低地战役唐军不过14万人的兵力,对抗法德两军超过20万兵力,生生地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吃掉了法军和德军接近10万人,更是造成了不少的平民伤亡和经济财产的损失。反观唐军本身,其损失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这样的战役,并没有吓到欧洲人,他们反而是觉得自己还不够努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全国性动员了,德国宣布的早一点,法国稍晚,但分别也不算大。
德国方面直接宣布组建一支200万人规模的庞大部队,法国也不含糊,叫出了150万法军的口号。德国在这方面有一些优势,仿照大唐的预备役制度,德国也有比较完整的预备役和民兵体系,在战时能够相对更迅速地转换成实际的战斗力。不过整建这么大规模的一支军队,德国也是需要花时间的,特别是德国并没有足够的军事装备去装备200万人的军队。所以德国不得不全力转入战时状态,所有用来生产民品的工厂在,只要有能力都用来生产武器装备。一切资源受限向军工业倾斜,国家也将大量的经费投入武器的研发上面,希望能够尽可能缩小与唐军武器科技的差距。
德军和法军都抽调现役的常备军,又一次组成了低地军团,分别陈列在荷兰与比利时的东西两侧,不过却没有仓促地向这里发动进攻。德军的派兵布阵也已经受战争影响,变得更加聪明。德军将部队以比较小的编制,洒在了更多的地方,同时部署了大量的伪装。这使得唐军的空中力量在对德军进行轰炸的时候,将会遇到更多困难,取得的战果也会变小。
德军不贸然开战,是知道就算再发动一波二十万人的攻势,唐军仍旧能够击败他们,只是徒劳地消耗了自己。德国元帅布吕歇尔在战争之前已经选择主动退役,他拒绝与唐军作战,虽然马恩斯对其多番挽留,但仍旧无法使这位德国最负盛名的老元帅回心转意。德军的前线司令由一位出身容克的范?克莱斯特元帅担任,这位元帅早前也是普鲁士军人,其后改换门庭变成了德*人。
克莱斯特也是有些真才实学的,他控制任何从陆地进入比利时的交通道路,使得没有任何的物资能够运送到比利时。同时他也不发兵与唐军交战,就是采取这样僵持的手段。他深知凭借自己手上刚补充的二十多万德军,是无力取胜的,所以他只需要给唐军造成紧张感,进行压迫。
一旦德军完成了扩军,新兵组建成新的军队,那么德军可以发动十倍于唐军的攻势,从多个方向出击,让唐军根本顾不过来,而且无力应付。即便现在的战争的先进和精密程度大大提高了,但是人数多的一方仍旧有着毋庸置疑的优势。
德军和法军都是现代军队,很难击败少数部队之后导致大规模的军队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