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唯我中华>第287章 大阅兵(上)

: 庆典第一部分泰山封禅已经结束,颜学义带着臣子乘坐飞艇返回龙城,在一月一日,还将举行一场大阅兵,此次大阅兵将邀请外国人参观,这是中华帝国向世界宣扬武力的时刻。小说

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以示庆祝、致敬,展现部队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乃至威慑敌国。

中华五千年历史上,阅兵早已有之,最早的阅兵就要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涂山会盟,而在公元前11世纪时,周武王在孟津举行大规模的“观兵”,同时宣称伐纣,要替天行道,这都是阅兵,春秋之后,历史资料中记载的阅兵次数越来越多,在满清王朝,阅兵成为一种正规的训练制度,入关后,满清王朝规定,每隔三年在南苑围场举行一次“大阅”,大阅按照实战要求进行,目的是为了检验八旗兵的训练情况和战斗力。

于是阅兵成为一项传统,既检阅己方军力,又可威慑敌人。

自从西方大航海时代开始,西方白种人国度快速发展,经历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发展的更加快速,国力日益增加,到了十九世纪,西方国家多次打败满清王朝,以至于白种人认为西方才是地球的中心,西方世界才是文明世界,其他地区的人都是野蛮人。

然而中华帝国的出现让西方国家警惕,西方国家不愿意一个黄种人国家崛起,以英国和法国为主的西方国家,非常想要击垮中华帝国,但是不能如愿。

虽然西方国家中的德国和中华帝国有着一些合作,这只不过是利益的交换,两者之间的关系仅此而已,若是有机会,德国一定会在背后插上一刀。

可以说中华帝国在地球上到处都是敌人,一有机会,其他国家都会出手,将中华帝国打入深渊。

在这种情况下,中华帝国必须拥有足够的武力来威慑敌人。

战争只是迫不得已的手段,一旦发生战争,就意味着死亡,中华帝国不愿意轻易发动战争,现在中华帝国和俄国的战争,也是因为两国边境线太长,而俄国一直垂涎中华帝国的土地,所以这才是战争的起因,两者就是天生的敌人,除非一方消亡,才会结束。

中华帝国想要进行大阅兵,一方面是为了展示武力,震慑那些没有和中华帝国开战的国家,将他们内心中的想法灭掉;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中华帝国的国民知道国家非常强大,有利于提升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大阅兵在国庆日这一天举行,大阅兵的地点在龙城皇宫外的广场上,因为皇宫> 一月一日未到来之前,有大量的人群向龙城赶来,这些人多是居住在全国各地,通过各种方式来到龙城,想要亲眼看一看帝国威武之师。

幸好龙城政府提前有所准备,否则这些人中将会有许多人露宿街头。

一月一日清晨天未亮,居住在龙城周围地区的老百姓向龙城走过来,由于距离朝阳门广场比较远,他们只能在天未亮时就出发,勉强能够在预定时间前抵达朝阳门广场。

天亮后,陆续有人向朝阳门广场走来,不过朝阳门广场已经被治安警察和武装警察封锁,来人必须接受检查,没有身份证明,或者携带可疑物品,都将被驱离或者抓捕。

中华帝国的崛起肯定会给一些人带来深仇大恨,满清余孽、曰本人乃至英国人和法国,有很多人希望给中华帝国制造混乱,最后是将颜学义杀死,这样就会使得中华帝国大乱。

像大阅兵这种对外的大型庆典,一旦出现意外,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凡是想要参观大阅兵的人必须接受检查,不想接受检查,那就不可能进入朝阳门广场。

朝阳门广场上的观众席位分多种,最好的位置自然是朝阳门城楼上的席位,皇帝颜学义会带着皇后常语欣会出现在上面;第二种位置则是帝国政府特别邀请的帝国国民,这些国民可能是大慈善家,可能是教书育人的老师,也有可能是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人,还有可能是为帝国奋斗却受伤的军人,凡是为帝国做出贡献的人都有可能被邀请;第三种则是帝国政府邀请的外国“贵宾”,主要是各国驻中华帝国的大使;第四种则是普通观众席,只要通过广场外围的检查,无论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可以进入普通观众席观看阅兵式。

很快,空荡荡的朝阳门广场上出现了人的影子,接着有更多的人进入朝阳门广场,农民、商人、工人,无论他们有着什么样的身份,此刻他们都是中华帝国的一分子,他们安静的走到观众席位置,默默等待大阅兵开始。

期间也夹杂这少数外国人,他们没有任何特权,只能进入普通观众席。

人越来越多了,不过受限于这个时代的交通,前来参加观看大阅兵的民众不算是太多,龙城市政府甚至允许在龙城进行施工建设的工人也来朝阳门广场,观看大阅兵,要知道龙城有超过十万的工人,这是龙城能够快速建设起来的基础。

时间马上就要到九点半,到了九点半,场外的治安警察和武装警察就不会再允许其他人进入朝阳门广场,九点半就是最后的期限,十点种,仪式将正式开始。

九点半后,整个朝阳门广场可谓是人山人海,预计总人数将超过四十万,这几乎就快要赶上永逸市人口数量了,而在朝阳门广场外面


状态提示:第287章 大阅兵(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