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军事历史>明末开山刀>土豆亩产

“一石,两石,三石…七石…”/p

王则之一来就命人把最好的一块土地上种的土豆全挖出来。/p

这块土地旁边有溪流,不缺水,施了肥料,是最肥沃的一块。/p

在这一片儿,王则之早先命人把土地按一亩的标准,制作了田埂。/p

所以,不用特意去测量,只要到地方挖就行了。/p

他们挖的这块田,是甲字一号田。/p

“十石,大人十石了…”/p

正在计量的军士颤抖着声音高呼了出来。/p

魏云中难以置信的抓着宋统殷的胳膊,宋统殷听到十石这个数字的时候狠狠的揪下了自己的一根胡子。/p

两人都被这个数字惊到了,王则之也被这个数字惊到了。/p

一亩地能产一千八百八十八斤土豆,这个数字使他吃了一惊。/p

“再挖,往深了挖,仔细查找。”/p

王则之激动了起来,因为之前荞麦的亩产量确实打击到他了。/p

一亩地不到五十斤,那老百姓得多少亩才吃得饱肚子。/p

现在有了土豆就不一样了,一亩地能产上千斤。/p

土豆又很好储存,如此一来,普通百姓有个三四亩土地就能吃饱饭了,有个五六亩拿一亩出来交田赋都没问题。/p

甲字土地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保肥性能好,保水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p

甲字一号田都是用的最好的牛粪肥,王则之不信只能产十石。/p

“十石七斗四升…”/p

计量土豆的军士用颤抖的声音激动的继续报数。/p

“再挖,再找找。”王则之说着一铁锹挖了下去,直接插了半个土豆上来。/p

“看,还有,把这些土豆都给我挖出来。”/p

挖土豆的军士一看更加卖力起来,直到把这块儿地挖出一米的深度,才把所有土豆都挖出来。/p

“十四石七斗八升。”计量的军士尖叫了一声,报出了最后的数字。/p

“两千多市斤,两千多市斤。”/p

王则之激动的嚎叫起来,魏云中也激动的脸红脖子粗,亩产两千多市斤这是想都不敢想的。/p

宋统殷并不像两人一样激动,而是皱眉来到计量土豆的容器前,伸出手摸了摸。/p

“不对,这个数字不对,你们看这中间有空隙,要用秤称才行。”/p

宋统殷的手插在容器内土豆的缝隙里,示意两人来看。/p

王则之凑过去,同样皱起了眉头。/p

明朝时百姓手里秤比较少,磅秤或地中衡更是少有,粮食又是大宗商品,大量过秤比较麻烦,用容积计量则比较方便。/p

石、斗、升等计量单位,都是用以计量米或者麦等固体颗粒体积的容积单位。/p

遇到土豆这种农作物,这种计量单位就不那么准确了。/p

宋统殷提出拿秤来称,那是因为秤更准确,误差小。/p

“来人,拿秤来。”/p

王则之觉得宋统殷说的有道理,所以他立刻命人去拿秤去了。/p

魏云中却觉得宋统殷有点小题大做了,就算土豆有缝隙,那也是很大的产量了。/p

很快就有人拿来了秤,负责计量的军士立刻把土豆放到了篓子里开始秤。/p

“记,十三斤八两,记十二斤六两…”/p

负责计量的军士,一个称一个计数,快速的称了起来。/p

刚开始还没什么感觉,当计数突破一千市斤的时候,三人的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p

“十四斤二两…”/p

“总计多少了?”魏云中咬了一口吐沫,焦急的问道。/p

“总计一千七百二十八斤八两。”/p

“别停,继续。”/p

王则之看军士停顿下来,赶紧命令道。/p

“是。”/p

称重的军士擦了把汗继续称了起来。/p

“来人,给他拿水来。”/p

“是。”/p

正在称重的军士顿时称的更带劲儿了,能有这么一位关照下士的将军,他感到再苦再累也值得。/p

很快,有人给他送来了水。/p

他咕咚咕咚牛饮之后,继续称了起来。/p

很快这一亩地的土豆全被称完了,经过统计,这一亩土地产了两千一百八十七斤四两的土豆。/p

宋统殷揉了揉眼睛,颤抖着手拿起统计斤数的纸张,流出了眼泪。/p

“本官深知百姓疾苦,本官上任一来也一直在想,怎么才能让百姓吃饱饭,而今总算有解决之法了。/p

王将军此举于国有功,于百姓有功啊,请受本官一拜。”/p

“哎,别急,还没完呢。/p

你看啊,我这甲字田都分了数字,一号田施了肥,水源充沛。/p

甲字二号田,没有施肥,水源也充沛。/p

乙字一号田,土地不够肥沃,水源也不充足,但是施了肥。/p

乙字二号田,没有施肥。/p

丙字一号田,在那边的山,这里的土地干硬不肥沃,没浇过水,靠天吃饭,不过施过肥,二号田没施肥。/p

我们一起看看。”/p

王则之指着一块块标了号的土地,解释起来。/p

魏云中和宋统殷都是极为聪明的人,王则之只是这么简单的说了一下,两人就明白王则之的意思了。/p

王则之把土地分类,就是想要知道土豆在不同的地况下,产量有何不同。/p

如果高产量的土豆需要肥沃的土地,需要充沛的水源,还需要施肥,那么土豆对于百姓来说就不是一种好食物,反而成了负担。/p


状态提示:土豆亩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